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大便溏泄

大便溏泄

  • 患病部位:腹部,肠、胃
  • 所属科室:内科、外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 细分症状:急性大便溏泄、慢性大便溏泄
  • 相关疾病:慢性胃肠炎、感染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感染性胃肠炎
  • 相关检查:胃肠镜检查、胃肠检查、结肠镜检查、肠炎检查、肠胃检查
  • 相关药品: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人参养荣丸、胃肠灵胶囊
  • 相关症状:腹痛、腹泻、恶性、食欲下降、大便次数增多

1大便溏泄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大便溏泄是脾胃虚弱的常见症状表现,大便溏泄就是大便比较稀但不是泻肚,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也可次数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畅,或有排不尽的感受为大便粘滞不爽。中医上一般认为是脾虚,脾不敛水造成的。本症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大便溏泄

2大便溏泄症状起因

  大便溏泄多见于脾虚,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都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证。《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病候》:"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痿不收……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 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一为饮食失调。二为劳累过度。三由于急慢性病。以上诸因,耗伤脾胃,导致脾胃不足,运化失健,形成脾胃虚弱证。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大便溏泄

3大便溏泄症状诊断/鉴别

  大便溏泄的诊断可通过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便常规检查无特异性,外观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症状与腹泻不同,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也可次数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畅,或有排不尽的感受为大便粘滞不爽。两者可单独存在,有时也可交替发生。患者面容可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依据此上几点大便溏泄即可诊断。

  婴儿大便溏泄的鉴别诊断:

  1.杆菌痢疾婴儿痢疾表现多不典型。常无脓血便,临床呈一般腹泻的表现,较难鉴别.应注意流行情况,常能问出接触史。排便前常哭闹,显示里急后重.仔细观察可见患儿大便频繁,但每次量不多,有时可见水样便粪质中混有脓血,镜下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而大肠杆菌肠炎每次便量多,一部分每次可达20ml以上,大便中粘液常见,但极少稠脓,偶有少数白细胞与红细胞,应培养鉴别。

  2.婴儿出血性肠炎起病与大肠杆菌肠炎无异,但治疗后腹泻不止且病情加重,腹胀较重,高热。频繁呕吐,重者吐咖啡样物。大便早期呈水样,潜血试验阴性,以后出现典型的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脱水重,可早期出现休克。中毒症状重者可昏迷、惊厥。

  3.“生理性腹泻”渗出性体质小儿可生后不久即开始排黄绿色稀便,大便次数多,但不吐,食欲好,体重增加正常。到添加辅食后大,便自然恢复正常。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大便溏泄

4大便溏泄症状检查

  从中医角度看,大便溏泄,怕冷,通常是脾肾两虚所致。从西医角度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等功能性疾病也可引起腹泻。功能性腹泻也应考虑肠镜检查,排除结肠息肉、腺瘤等继发、并发病。因而,长期大便溏泄的患者应进行便常规检查,便菌群分布检查,结肠镜检查等进一步检查除外器质性疾病。

  大便溏泄的辅助检查:

  1.影像诊断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X线、内镜检查、胃液分析与粪便化验等手段。必要时应行超声、CT等检查以排除肝、胆、胰等腹腔脏器病变。

  (1)胃肠道X线检查显示整个胃肠道的运动加速,结肠袋加深,张力增强,有时因结肠痉挛,降结肠以下呈线样阴影。

  (2)结肠镜检结肠黏膜无明显异常。

  2.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免疫因子检查,肝肾功能,必要时做活组织病检。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web/neikexue/yx1407074757.shtml

5大便溏泄治疗/预防

  大便溏泄由脾胃虚弱导致,因而治疗中要选择对因治疗,脾胃虚弱的患者应健脾益气,助运化湿。

  大便溏泄的中医药方:

  主要方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中药有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可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如服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黄芪、升麻、葛根。兼夹湿热,口苦舌黄,或大便夹黏冻,加黄连、马齿苋。

  大便溏泄的食疗:

  此外,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猪肾:猪肾l具切开,掺骨碎补末,煨熟食之。猪肾理肾气,消积滞,骨碎补6、猪肚山药粥:猪肚、大米、山药各适量。猪肚洗净切片,与大米、山药煮粥,加盐、姜调味服食。猪肚补中益气,山药健脾胃。本方专治滑泄。

  大便溏泄的预防:

  讲究食品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贝壳、螺丝、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半生吃、生吃、醋泡、酒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可加点蒜和醋。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iicvviu3rssuci3xa6wucssi_2.html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大便溏泄症状描述
2大便溏泄症状起因
3大便溏泄症状诊断/鉴别
4大便溏泄症状检查
5大便溏泄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