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急性胃痛就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病人感觉胃部剧痛,同是伴随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病症。胃痛常见诱因有:季节寒冷、饮食不当(如生冷食物、饥饱失常、暴饮暴食等)、过度饮酒、过于劳累、情绪激动、刺激性食物或药物等。上述原因刺激胃,导致胃壁平滑肌痉挛,胃内压增高,肌纤维紧张度增强,刺激神经感受器而发生胃痛。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年 第5期
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总之,胃痛发生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导致慢性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做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氢氯酸(盐酸),这是工业上用来清洁金属的腐蚀性物质。尽管胃有保护膜,以免受胃酸侵蚀,然而.食道却缺乏此保护层。
来源资料:《光明中医》 2014年 第10期
根据慢性胃痛病人的症状如饭后上腹部饱胀,疼痛及厚腻的舌苔,可疑胃炎的存在,但肯定诊断进一步明确部位及程度就必须通过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同时还必须除外溃疡病,胃癌,慢性肝病及慢性胆囊病,切不可满足于胃炎的诊断。
参考慢性胃炎的悉尼分类法,慢性胃炎的诊断应包括病因,病变部位,组织形态学(包括炎症,活动性,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Hp有无),并对病变程度进行分级(无,轻,中,重),与组织学平行,对内镜所见也进行分类诊断并分级。
慢性胃痛的鉴别诊断如下:
1、慢性胃痛:慢性胃痛常见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占优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2、神经性胃痛:有的人当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时,胃酸会大量分泌,呈现出胃酸过多状态,引起烧心,打隔,胃痛等症状。另外,胃的工作是受植物神经支配的,当人的精神压力过大时,植物神经系统失去平衡,胃就不能正常工作(分泌胃酸,蠕动等),造成胃部不适,引发胃痛。再有,因为睡眠不足,饮食不周,生活,工作,学习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引发胃痛,这就是神经性胃痛。
3、间歇性胃痛:胃痛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又称溃疡病,中医称“胃痛”、“心痛”、“胃脘痛”范畴。间歇性胃痛就是胃痛呈间歇性,没有一定的规律。
4、情绪性胃痛:心理性胃痛属于精神功能症,主要因为人的紧张、焦虑等不安情绪反射到胃,导致上腹部疼痛,症状包括胃痉挛、腹胀,通常焦虑解除后就能减缓症状。但令人困扰的是,心理性疼痛有时难有方法可立即减缓症状,而且痛的程度也令人难以忍受。更严重后果是压力会引起胃酸分泌,一旦胃酸分泌过多,就易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酸逆流等病症。
来源资料:《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 第29期
慢性胃痛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水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慢性胃痛病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胃液分析: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BAO)及增大组织胺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量大泌酸量(MAO)和高峰泌酸量(PAO)以判断胃泌酸功能,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浅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广泛而严重的萎缩胃炎胃酸降低,尤以胃体胃炎更为明显,胃窦炎一般正常或有轻度障碍。浅表性如疣状胃炎也可有胃酸增高。
二、血清学检测:慢性萎缩性胃体炎血清胃泌素常中度升高,这是因胃酸缺乏不能遏制G细胞分泌之故。若病变严重,不但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内因子分泌也减少,因而影响维生素B12也下降;血清PCA常呈阳性(75%以上),慢性胃窦胃炎时血清胃泌素下降,下降程度随G细胞破坏程度而定;血清PCA也有一定的阳性率(约30-40%)。
三、胃肠X线钡餐检查:用气钡双重造影显示胃粘膜细微结构时,萎缩性胃炎可出现胃粘膜皱襞相对平坦、减少。胃窦胃炎X线征表现为胃窦粘膜呈钝锯齿状及胃窦部痉挛,或幽门前段持续性向心性狭窄,粘膜粗乱等。疣状胃炎X线餐特征改变为胃窦部有结节状粗大皱襞,某些皱襞结节的中央有钡斑。
四、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以胃窦部最为明显,多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粘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病变处粘膜红白相间或花斑状,似麻疹样改变,有时有糜烂。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亦可呈红白相间,白区凹陷;皱襞变细或平坦,由于粘膜变薄可透见呈紫兰色粘膜下血管;病变可弥漫或主要在胃窦部,如伴有增生性改变者,粘膜表面颗粒状或结节状。
活检标本应时作病理学及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可先置一标本于含酚红的尿素液中作尿素酶试验阳性者于30-60分钟内试液变成粉红色,另一标本置特殊的培养液中,在微氧环境下培养,再一标本制作成切片,以HE或Warthin-Starry或Gieemsa染色。切片上可见在粘膜层中有成堆形态微弯的杆菌,呈鱼贯状排列。
来源资料:《国内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2000年 第5期
许多慢性胃痛患者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为同时伴有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只要治疗好了胃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它胃病就会自然康复,胃病患者如果感觉不仅胃部不舒服,而且睡眠、精神状态等也不好,那十有八九可以判断患有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说明的是胃植物神经紊乱(即胃神经官能症)是功能性疾病,仪器检查不出,容易被很多医生和患者忽视,有的患者想不通,有的医生也想不通,所以很多医生不知道从这方面用药,而耽误了病人,导致久治不愈。
经常胃病者,如果因有其他疾病而需长期服用药物建议能够向医生请教,看看这些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会刺激胃部而致胃不舒服。例如,抗生素、铁剂等,都是会刺激胃励膜的药物。一定要请自己的主治医师,针对自己的服药习惯,给予药物处方的建议。另外,也不要在激烈运动之前或之后马上进餐。因为这样一来,会使得胃部负荷过重,而诱发胃痛。如果是忙着上运动场,那么宁可饿着肚子,也不要吃得太饱。
预防慢性胃痛的措施如下:
1.春节前后天气寒冷,是胃病活跃的季节,应注意保暖,减少发作的诱因。
2. 注意调节生活节奏,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恐惧,防止过度疲劳。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可使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平滑肌痉挛,胃粘膜下血管痉挛缺血,胃粘膜屏障损害。
3. 禁暴饮暴食、辛辣刺激性食品,过度饮酒等。
4.避免使用对胃有损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5.积极防治其它疾病,如上呼吸道疾病、五官疾病(鼻窦炎、咽喉炎)、口腔疾病(龋齿、牙龈炎)等。
来源资料:《新中医》 2002年 第8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