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病人胸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在胸骨下部,即相当于第四、第五肋间的胸骨部。当人们患有白血病,特别是患有急性白血病时,胸骨压痛便成为重要的体征之一。据临床观察,多数病人胸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在胸骨下部,即相当于第四、第五肋间的胸骨部。医学家们认为,产生骨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骨髓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引起骨髓腔容积压力增高,以及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刺激感觉神经而引起。从解剖学上看,胸骨板很薄,覆盖此部的皮肤也很薄,骨膜感觉神经也较丰富,所以,对触压很敏感,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压痛。
因此,如果出现胸骨压痛,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来源资料:《吉林医学》 1995年 第4期
产生骨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引起骨髓腔容积压力增高,以及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刺激感觉神经而引起。从解剖学上看,胸骨板很薄,覆盖此部的皮肤也很薄,骨膜感觉神经也较丰富,所以,对触压很敏感,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压痛。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7年 第11X期
胸骨后疼痛在临床中经常见到,是指颈与胸廓下缘(胸部正中或偏侧)之间疼痛,疼痛性质可呈多种,是常见症状之一,一般由胸部疾病(也包括胸壁疾病)所引起。一些人出现胸骨后疼痛之后,常常怀疑患了冠心病,盲目按冠心病治疗。其实,引起胸骨后疼痛的原因很多,心血管、肺、纵膈、食管等都可能患病,一旦胸骨 后疼痛,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确诊。
胸椎疼痛是胸椎病的症状的主要临床表现,常见有胸椎骨质增生、椎管狭窄;胸椎压缩性骨折、错位、侧弯、筋膜嵌顿;以及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等。
胸骨下端压痛是白血病的重要体征之一。除此还可见于恶性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但后两者较为少见。
胸骨下部,即相当于第四、第五肋间的胸骨部压痛。是白血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体征之一。同时也可见于恶性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但后两者较为少见。
来源资料:《食品与健康》 2013年 第9期
胸骨下部,即相当于第四、第五肋间的胸骨部压痛。是白血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体征之一。同时也可见于恶性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但后两者较为少见。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0年 第9期
预防方法
(1)避免接触过多的X射线及其他有害的放射线。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孕妇及婴幼儿尤其应注意避免接触放射线。
(2)防治各种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C型RNA病毒。
(3)慎重使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某些抗病毒药物、某些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应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
(4)避免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做好职业防护及监测工作。如在生产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药品、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染料等的过程中,注意避免接触有害、有毒物质。
(5)对白血病高危人群应做好定期普查工作,特别注意白血病警号及早期症状。有条件者可服用天仙活力源做预防性治疗。
治疗方法
医学上认为,白血病是因为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细胞的制造被明显抑制而导致。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那么急慢性白血病的治疗有什么不同?
急慢性白血病在治疗上是有一些区别。但是,不管患者是哪一型的,髓性还是非髓性,是急性也好,慢性也好,化疗是首选。只是化疗的药物种类不同。无论是急慢性白血病的化疗都可选择百士欣(乌苯美司胶囊)联合使用,其可激活和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
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在病程的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三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慢性白血病患者,无论慢粒或慢淋,自诊断之日起也应给予相应的化疗,但治疗的强度应有别于急性白血病,这主要是因为慢性白血病患者发病年龄偏大,其白血病的进展(尤其是慢淋)一般缓慢,过于强烈或积极的化疗,反可能增加治疗相关的危险性,诸如脏器功能衰竭或免疫力进一步低下致严重危及生命的感染等。
来源资料:《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1年 第2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