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骨密度增加

骨密度增加

  • 患病部位:骨,骨髓
  • 所属科室:外科,骨外科
  • 细分症状:病理性骨密度增加、压迫性骨密度增加
  • 相关疾病:大骨节病、催乳素瘤、骨软骨病、创伤性骨髓炎
  • 相关检查:骨密度测定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检查、血清骨钙素检查
  • 相关药品:抗骨增生片、骨刺消痛胶囊、骨友灵搽剂、骨刺片
  • 相关症状:膝内翻、骨密度增加、垂体功能减退、骨质疏松、闭经

1骨密度增加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骨密度增加又称为硬化性骨病,是一种少见的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骨样组织过度钙化而缺少真正的骨化,使钙化的软骨基质及原始的骨小梁重吸收变慢,以致骨中缺少骨板层及成骨细胞,失去弹性,国内在1955 年首次报导了小儿病例,至今国内约有100 例报告。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8年 第2期

2骨密度增加症状起因

  由于破骨细胞功能不良所致, 通过动物模型研究, 以及放射线同位素进行实验,己证实石骨症与甲状旁腺的分泌无关, 与血液中降钙素的量也无关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认为是由于正常的破骨细胞明显缺乏或功能缺陷,主要变化为骨样组织过度钙化而缺少真正的骨化,使钙化的软骨基质及原始的骨小梁重吸收变慢,以致骨中缺少骨板层及成骨细胞,失去弹性,骨小梁结构不良,使骨质脆易断。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第2期

3骨密度增加症状诊断/鉴别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一般来说,正常骨骼由矿物质和有机质两个部分组成,骨密度所测仅为矿物质部分。骨质疏松的病人,骨矿物质和有机质等比例的减少;而骨软化症的病人也会出现骨矿物质减少,但其有机质并不减少,甚至会增多;成骨不全的病人,由于其有机质结构的异常,导致骨矿物整体密度下降。因此,对于骨密度低下的病人,首先应排除骨软化症或成骨不全。

来源资料:《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年 第3期

4骨密度增加症状检查

  骨质硬而脆, 骨髓腔内由增殖的钙化软骨所充塞, 使骨髓腔变小, 甚至不见骨髓腔, 使骨髓造血减少而发生贪血, 肝、脾、淋巴结肿大。牙齿萌出迟缓或发育不全。由于颅骨下骨骼加厚, 可压迫颅神经, 使视神经萎缩, 耳聋、面神经瘫痪、还可因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脑积水。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放射性同位素扫描以及超声扫描等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6年 第1期

5骨密度增加治疗/预防

  骨密度增加的预防方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本病发生进一步的损害的关键。一般给予对症治疗,如控制感染、输血、加强护理、防止外伤性骨折,给予低钙并磷酸纤维素食物,可延缓骨硬化过程。对恶性型石骨症无特效疗法,一般采取对症治疗。采取减少钙摄入无明显效果,有效的治疗途径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Ballet等于1977年曾采用骨髓移植治疗儿童恶性石骨症,疗效满意。

  骨密度增加的治疗方法: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来源资料:《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7年 第1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骨密度增加症状描述
2骨密度增加症状起因
3骨密度增加症状诊断/鉴别
4骨密度增加症状检查
5骨密度增加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