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经损害是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病变的一部分,股神经损害有时还伴有其它周围神经的损害。糖尿病人可逐渐出现股四头肌萎缩、肌力减弱和大腿的感觉异常症状,提示股神经受到了损害。股神经起自腰丛,由腰2、3、4神经前支后股组成,它由腰大肌外缘穿出,向下斜行于髂筋膜深面,在腰大肌与髂肌之间到达股筋膜鞘,在髂窝内发出髂肌支及腰大肌支,主干经腹股沟韧带深面、髂腰肌表面,由肌间隙进入股三角,位于股动脉的外侧。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 第1期
股神经损害以枪击伤、刀刺伤、医源性损伤等多见,此外一些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也可导致股神经损害,糖尿病性肌萎缩患者的股神经,其营养动脉壁明显增厚,导致对神经的供血不足,引起股神经髓鞘退行性改变,造成股神经损害。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国骨伤》 2012年 第9期
股神经损害的诊断根据患者的外伤史,髂腰肌及股四头肌瘫痪,不能屈膝及伸膝。股前、内侧及小腿内侧感觉丧失,肌电图检查、血糖检查等可行诊断。因糖尿病并发症也可导致股神经损害,因而也要加强是否糖尿病的诊断。因以肌萎缩症为唯一症状而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临床极少见,常易被误诊为其他肌原性、神经元性或癌性肌病。需加以鉴别。
股神经损害的鉴别诊断:
患者屈髋及伸膝力量的减弱,逐渐出现股四头肌萎缩,膝反射减弱或消失。大腿前内侧和小腿内侧的感觉迟钝。病人从椅子上立起时或上台阶时会感到费力。Beruns(1890)描述3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的髋部疼痛,随之大腿肌力变弱趋于瘫痪。Calverley于1960年报告的14例糖尿病并发股神经损害,其中8例为突然发生髋或臀部及大腿前方疼痛,继而大腿肌力减弱及感觉迟钝,膝反射减弱。这一现象表明股神经的血液供应由于突然发生障碍所致。
来源资料:《中华外科杂志》 2011年 第12期
肌电图检查是股神经损害的主要检查方法,股神经损害患者多有大腿前侧和小腿内侧感觉障碍、膝腱反射减弱或丧失、膝关节不能伸直,股四头肌萎缩等临床症状。股神经损害的检查可发现患侧股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下降,F波或H反射潜伏期延长。S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波间期延长。股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检查多为失神经电位,而健侧正常。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 第1期
股神经损害的治疗一般采取手术疗法,根据肌电图的特点及改变,定性判断股神经损伤的情况,分析股神经损伤的原因,通过血肿消除神经松懈术、神经缝合术、神经移植术等针对治疗对股神经损伤进行修复。股神经开放性损伤往往合并髂、股血管伤,应注意急救处理,在修复血管的同时根据伤情做神经一期修复或二期修复。如为手术伤应尽早予以修复
股神经损害的治疗:
股神经显露时,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稍垫高。手术步骤如下。
1.切口:由髂前上棘内上方4cm处向内下方做一与腹股沟韧带相平行的切口,到腹股沟韧带中点,转向下并直线下行
2.显露神经:切开腹部皮肤及腹外斜肌腱膜,切断腹内斜肌及腹横肌,将腹膜及腹腔内容物向中线推开,切开髂筋膜即显露出股神经,向下可继续追踪到腹股沟韧带,必要时将韧带切断,继续向远端分离,即可显露股神经分支。
股神经损害的预防:
股神经损害多数是由于外伤直接作用于股骨造成,如踢打、坠落以及暴力损伤直接引起。故注意生活习惯,高危工作者,如建筑工人、采矿工人容易造成损伤,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己。遇事注意冷静,避免情绪激动产生冲突导致本病。其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股神经损害关键在于控制血糖,也就是说要对糖尿病本身进行控制。本病的出现与加剧常发生在糖尿病未予控制的病人。研究发现糖尿病一经控制,疼痛立即减轻,但感觉的恢复较慢。而肌力则需三个月左右才逐渐恢复。也有作者报道有些病人经治几年其肌力仍未恢复。在控制血糖进行全身药物治疗的同时,局部可配合积极的理疗和针灸,有时采用患肢长腿支架作暂时性保护。
来源资料:《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 第2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