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性骨坏死又称缺血性骨坏死,是骨组织的血供缺乏后细胞死亡并有继发修复的病理状态。所谓骨坏死,是指人体骨骼活组织成份坏死。祖国医学把骨坏死称之为骨蚀症。人体很多部位,都会引起骨坏死,骨坏死的原因很多,在临床常以股骨头坏死最多见,而对于骨坏死,人体在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仅就缺血性坏死已经发现40余处,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最高,这主要由生物力学和解剖学方面的特点来决定的。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建议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华外科杂志》2005年 第16期
引起骨无菌性坏死额原因尚不明确。骨无菌性坏死可分三类:
1、创伤性骨坏死:体内某些骨组织血循环特殊,创伤后易发生缺血性坏死,以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后脱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常见,肩关节脱位后肱骨头、月骨、腕舟状骨、距骨等骨折或脱位后也可发生。
2、特发性骨坏死:以股骨头多见,股骨内髁、肱骨头亦可发生。骨坏死可继发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或气压病、Gaucher病、慢性酒精中毒、镰刀细胞性贫血、放射线照射、慢性胰腺炎及痛风等。故有人推测骨坏死与高血脂症的骨动脉栓塞,骨髓内高压,氮气气泡栓塞等有关。
3、骨软骨炎:是否属缺血性骨坏死尚未定论,但此类疾病在病理过程中有缺血性骨坏死的表现,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骨骺,常见疾病有股骨头软骨炎(Legg-perthe病),跖骨头无菌性坏死(Freiberg病),月骨无菌性坏死(Kienbock病),足舟骨无菌性坏死(Kohler病),肱骨头无菌性坏死(Panner病),椎体原发骨骺炎(Calve病)等。
来源资料:《中华骨科杂志》1998年 第10期
股骨头坏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在很长一段时间病人无明显症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髋部不适或疼痛,劳累后或久行后疼痛明显,休息后缓解。股骨头坏死发病过程中,常出现腰骶部或膝关节疼痛,易误诊腰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等。本病最突出特点是自觉症状的轻重与股骨头坏死破坏程度不成正比,病人要特别注意。随着跛行及疼痛加重,髋关节功能逐渐受限,晚期可使髋关节僵直而致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需与髋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等鉴别。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Ⅰ期及Ⅱ期,仅偶有关节酸痛。Ⅲ期出现腹股沟区间歇性疼痛并放射至大腿内侧,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有轻度肌肉萎缩。Ⅳ期则疼痛加重,尤其自坐位站立时,出现疼痛性跛行,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及内旋为著。Ⅴ期有严重的关节疼痛,需持拐缓行,关节活动明显受限。Ⅵ期则关节发硬,疼痛剧烈,完全不能持重。自Ⅰ期到Ⅳ期发展时间约二年。
骨骺骨软骨炎以股骨头骨软骨炎为例,多见于4~8岁儿童。早期有关节肿胀、疼痛、跛行等,晚期关节活动受限。有时有髋内翻或半脱位畸形。
来源资料:《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年 第3期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与病情轻重、发现早晚、病程分期有很大关系,病变发现越早,病情越轻,治疗效果就越好,因此股骨头坏死应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X线检查: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Ⅰ期无异常所见。Ⅱ期可见斑点状硬化。Ⅲ期示硬化、囊性变及新月征。Ⅳ期示股骨头倒锥形硬化,股骨头变形。Ⅴ期关节间隙变窄、骨增生、股骨头不对称,密度增加,坏死后有碎裂及分离。Ⅵ期则关节间隙消失,关节面不平正,骨赘增多。有时有髋内翻。
骨坏死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以CT和MRI为主。近年来随着CT及MRI成像技术的广泛开展,不仅可较常规的X线平片得到更清晰的影像,且可早期发现病变。其阳性所见较之X线平片可提前1~3个月及早选择,并与X线平片对比观察。
来源资料:《国内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年 第5期
骨无菌性坏死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如早期诊断,卧床,牵引,应避免患肢负重,对症药物治疗。一般应观察半年以上,若早期没有诊断,而已出现骨塌陷者,则预后不良。Ⅱ期患者如为青壮年可考虑行坏死区钻孔减压,同时行自体松质骨移植,带血管蒂的骨移植等,也可应用电刺激或电磁场刺激以期提高骨的成活率及骨愈合速度。Ⅲ期患者如坏死区界限清楚,且位于负重区者,可行截骨术以改变负重面并矫正畸形。对Ⅳ期以上的病变,可根据不同情况行人工骨置换,全人工关节置换或关节融合术等。以改善关节功能。
预防骨无菌性坏死,多吃食用含蛋白丰富营养物;多食用含丰富维生素食物;忌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年 第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