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溶解症,或者叫戈勒姆综合症,又称大块骨质溶解症、消失骨病、Gorham Stout综合症、急性自发性骨吸收、影子骨等,中医称“鬼怪骨”,西方也称“幽灵骨(Phaniom bone)”,Johnson和Mcclure于1958年将本病命名为大量骨质溶解症,现被多数人采纳。这种病症在国际上极其罕见,据认为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导致肢端溶骨症。其主要表现为多发性骨溶解,尤其是锁骨、肩胛骨、肱骨、乳糜胸、神经损害、骨损害附近的血管瘤或淋巴管瘤,后者常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骨溶解
骨溶解症病因和发病机理都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家族遗传、外伤、感染、无菌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疾患、牛皮癣性关节炎及血管瘤或淋巴管瘤等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先天遗传性或血管发育畸形有关,也有人认为是血管瘤样病变,或与血管淋巴管增生有关。临床见过的病因只有三种:遗传、肿瘤和辐射。它无种族及性别差异,多发于5-2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鬼怪骨”在我国只有5~6例,全世界目前也只有200~210例。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骨溶解
骨溶解需与以下症状相互区别诊断:
1、骨赘大量增生:“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或“骨赘”,是指在骨关节边缘上增生的异常骨质,在临床上又称为“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骨关节炎”是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影像表现,是继关节软骨破坏后而继发的一种病变,属于骨的退行性改变,即“骨的老化”所致。
2、骨裂:裂纹骨折是众多骨折中症状比较轻微的一种,因而常常被忽视。但是,小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是有可能演变成大问题的。裂纹骨折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治疗,也会发生移位,造成比较大的麻烦。
3、佝偻病:佝偻病者骨骺区的改变具有特征性。骨骺盘增宽,其厚度增加更明显,并因不全钙化,而成毛刷状。骨骺盘成杯形凹陷,干骺端亦变得扁平。幼童生长迅速,X线表现明显。骨骺已关闭者,不再发生佝偻病,而迅速升级至骨软化症。
4、骨软化症:长骨与扁骨的密度普遍性降低,皮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成人骨软化症常有脊椎病变,而儿童佝偻病却少见。相反,儿童佝偻病常侵犯颅骨,而成人却不见。长期骨软化症可有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表现为指骨皮质及锁骨远端的侵蚀。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骨溶解
骨溶解的检查方法:
1、骨溶解的X线检查方法
在病变部骨质呈大块溶骨性骨质吸收,骨干变细,皮质变薄。大块骨质吸收后呈现骨质缺损,残端呈尖削状。有残存疏松的萎缩骨,无新生骨,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溶骨症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光镜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骨组织被溶解、吸收,未见破骨细胞,无骨组织增生,可见扩大的血管腔。
2、骨溶解的中医检查方法
证候:形体虚胖,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发稀易落,肌肉松弛,大便不实,纳食减少,囟门增大,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分析:脾虚气弱,则虚胖,神疲,乏力;脾主肌肉,脾虚化源不足,不能营养肌肉,则肌肉松软无力;脾主运化,运化失健,则纳食减少,大便不实。发为血之余,气血不足则发稀易落。肺主皮毛,肺虚表卫不固,则多汗,易反复感冒。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骨溶解
骨溶解治疗方法:
骨溶解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有报道放射治疗(18~20Gy)可迅速减轻疼痛,促使溶解骨再矿化,但不能阻止病变发展。α-2b干扰素与氯膦酸(clodronate)也有治疗效果,口服氯膦酸(2次/天),IFN-α- 2b(3MU,1次/天)皮下注射,治疗1个月后IFN-α-2b用量增至5MU (1次/天)。
骨溶解患者的饮食预防措施:
宜吃:
1、去脂奶:减少脂肪摄入,减少乳糜液。每天250ml。热饮
2、蛋清:富含优质蛋白,提高免疫力。每天1-2个。
3、瘦肉:富含油脂蛋白,提高免疫力。每天100-150克。
忌吃:
1、小麻椒:高脂肪,增加脂肪,加重身体负担暂停动物肥肉摄入。
2、大肥肉:油炸食品,含油量高。清淡饮食,尽量不吃油条。
3、炸糕:高油食物,增加乳糜液。可改为蒸糕。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骨溶解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