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又名「胎敛疮」,多为体质过敏,为风湿所袭,搏于气血而发。常发于婴儿的颜面部。分干,湿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红,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癣疥而不流津水的,为「干敛疮」,偏于风热盛。如皮肤起粟,搔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体其它各部,为「湿饮疮」,偏于湿热重,此证常使患儿躁烦,睡卧不安,病久皮肤可有苔癣样变化,若皮损渗出液减少,肤红减退,为好转的现象,本病即婴儿湿疹。多见于肥胖婴儿,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光明中医》 2013年 第12期
中医认为奶癣多因怀孕时父母多食辛辣、鱼腥海味等发物或情志内伤,肝火内动,遗热于儿所致或者生后喂乳失当,饮食不节,脾胃薄弱;过食肥甘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而发生。
另外,营养过多、消化不良、衣着不当等都是奶癣的好发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约有3/4的患者父母双方或单方有过敏性疾病病史。
来源资料:《医药保健杂志》 2003年 第08A期
奶癣属于过敏性疾病,临床上常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以及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皮损好发于颜面,多自两颊开始,渐侵至额部,眉间,头皮,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亲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奶癣需与麻疹相鉴别:
麻疹: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与其他副黏液病毒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活力,麻疹病毒为单股负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对较大,镜下一般呈球形,径150~300nm,形态多变,有时可呈丝状
来源资料:《中医学报》 2011年 第2期
奶癣临床检查常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以及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
奶癣的检查如下:
1、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皮肤病 的物理检查是对皮肤进行物理方面的检查方法,如皮肤划痕试验、玻片压诊法等。皮肤划痕试验阳性的患者,经常在紧束的腰带、表带、袜带等处局部起风团瘙痒,由于搔抓而风团产生更多。一般理论上认为皮肤划痕现象是由于IgE抗体的参与而发生,同时与皮肤肥大细胞存在某种功能异常有关。
2、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检查血、尿、脑脊液、胸膜液、心包液及腹膜液中,是否有细菌的存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诊断链球菌、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各种真菌感染、阿米巴、黑热病、丝虫病、疥疮、螨虫等所致之皮肤病。
来源资料:《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 第6期
至今奶癣是麻疹症状之一,因此治疗麻疹重点在加强护理、优化环境、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祖国医学对治疗麻疹有丰富经验,应中西医结合处理麻疹患者。
奶癣的治疗措施如下:
1、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
患者应在家或送医院隔离治疗至少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肺炎应再延长隔离5~10天建议单间隔离,不与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专人护理更为恰当。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晒到日光、整洁温暖、湿度适宜,但患者不宜直接吹风或过分闷热。应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衣着被褥不可过多,以防高热惊厥或出汗过多发生虚脱。口腔、鼻、眼及皮肤应保持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每天至少清洗口、鼻、眼2次。多喝温开水或果汁补充水分,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清淡为好,但不可忌荤忌油,恢复期食欲增加时可每天加一餐,以促进康复,特别要补充维生素A以提高免疫力,可口服20万U/次,或10万U/d,分2次。已证实患麻疹时给予足量维生素A可大大改善其预后。重视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或头部冷敷,剧咳和烦躁不安者可试用少量镇静剂。为减轻中毒症状,特别对体弱多病者可在早期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制剂0.2~0.6ml/kg体重,肌内注射,1次/d,共2次或3次。
2、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麻疹系热毒蕴于肺脾二经所致,治则为初热期应驱邪外出,宜辛凉透表,可用宣毒发表汤或升麻葛根汤加减,外用透疹药以促疹出,用生麻黄、芫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g,置锅内煮沸,以其热气蒸熏患者,待药汁稍冷后可用其擦洗面颈、四肢等,以助透疹,须注意保暖和防止烫伤。见形期(出疹期)治疗宜清热、解毒透疹,除继续外用透疹药蒸洗外,可内服清热透表汤,热症重者可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体虚、面白、肢冷者宜用人参败毒饮或补中益气汤。收没期(恢复期)热降疹收时宜养阴清热,可服沙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
3.并发症的治疗
(1)肺炎:治疗同一般肺炎,疑细菌感染时应选用1~2种抗菌药物治疗,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好转即减量停药。缺氧者供氧,进食少可静脉补液,总量及钠盐不宜过多,速度宜慢,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体弱、病重迁延不愈者可多次少量输血或血浆,中药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2)喉炎:室内湿度宜增高,并蒸气吸入,2次/d或3次/d,呼吸道梗阻缺氧者供氧,可选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烦躁者采用针灸及镇静剂有一定帮助,喉梗阻明显者尽早考虑气管插管或切开。
(3)心血管功能不全:应及时应用快速洋地黄类药物如毒毛花苷K等缓慢静脉注射,同时服用呋塞米(速尿)等利尿剂,可缓解病情。有外周循环衰竭者应按感染性休克处理。
(4)脑炎:处理基本同乙型脑炎,重点采用对症治疗,高热者设法降温,惊厥者止惊,昏迷、瘫痪者加强护理,防止褥疮等。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奶癣的预防如下:
1、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变应原,如屋尘,螨,毛,人造纤维,真菌等。
2、温度适宜,室内温度不要过高,衣服不要过暖,减少汗液分泌的刺激。
3、注意饮食的性质,调配和喂哺间隔时间,不要喂的过饱,尽量避免吃牛奶,**等异性蛋白食物。
4、乳母及患儿忌食鱼腥,海味,辛辣,鸡,鹅,牛,羊等发物。
5、不宜接种牛痘。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 第20期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