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为一种血液病的常见症状,是由于原因不明和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而引起的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的疾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来源资料:《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1年 第4期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伤寒等,此外,白细胞减少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年 第8期
白细胞减少的诊断一般先通过患者的症状表现与白细胞计数检查等判断。白细胞减少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 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减少症状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因而需谨慎鉴别诊断。
白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
因为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常以疲乏,头晕为最常见,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四肢痠软,失眠多梦,低热,畏寒,腰痠,心慌等症,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诊为其他疾病,此时须反复检查白细胞总数,如持续低于4.0×109/时,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
慢性特异性粒细胞减少症:系慢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以中青年女性较多见,无明确的特殊服药史及化学品接触史。临床无症状或有疲劳、低热、盗汗或失眠等。周围血细胞及骨髓涂片检查均无特殊发现。
周期性粒细胞缺乏症:以反复周期性粒细胞减少伴全身乏力、发热及轻度感染为其特点,大多数病人于婴儿期即起病,也可起病较晚。可累及家庭中几个成员。发作期约4-14天,间歇期12-35天,症状可完全消失。
家族性良性粒细胞减少症:系显性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较大,成间歇发作,粒细胞中度减少,过程良好。骨髓象粒系停滞于中幼和晚幼粒阶段,可伴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随年龄增长,可自行缓解。
来源资料:《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年 第8期
多数白细胞减少者病程常短暂,呈自限性,无明显临床症状或有头昏、乏力、低热、咽喉炎等非特异性表现。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因而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易有反复的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时间和减少的速率直接相关。故检查血常规、骨髓象等明确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白细胞减少的检查方法:
白细胞减少的常见检查项目除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外,应注意有无白细胞质的改变(白细胞计数持续<4.0×109/L者称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者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肾上腺素试验:用0.1%肾上腺素0.2ml皮下注射后,于15min及30min分别计数粒细胞绝对值,如达正常或增至原来的一倍,提示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是由于循环池及边缘池的粒细胞分布异常所致。肾上腺素试验应尽量选择白细胞计数最低时进行。伴有高血压及心脏疾患者慎用。
氢化可的松试验:琥珀酰氢化可的松100mg静注,注射前即刻及注射后3h各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1次,正常者用药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应较用药前增加>2.0×109/L。若低于此值表示骨髓释放功能不佳。
其他检查:必要时作血清及尿溶菌酶测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造血祖细胞培养及粒细胞寿命测定。
来源资料:《辽宁中医杂志》 2003年 第3期
病毒感染、伤寒、药物等均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的治疗要从病因治疗、症状治疗两方面入手。如系药物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适当应用生白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锂、茜草双酯、多抗甲素等。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此外,除治疗白细胞减少的病因外,应根据不同患者及发病原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白细胞减少的治疗方法:
刺激白细胞生长药物:可选用2~3种,治疗观察3~4周,如无效改换另外2~3种。维生素B4 10~20mg,3/d,口服。维生素B6 10~20mg,3/d,口服。碳酸锂20~30mg,3/d,口服。氨肽素 0.1,3/d,口服。利血生 10mg,3/d,口服。鲨肝醇50~100mg,3/d,口服。脱氧核苷酸钠10~20mg,3/d,口服。辅酶A 100U,1/d,肌注。ATP20mg,1/d,肌注。
糖皮质激素:对部分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有效,但因其可抑制正常粒细胞功能,故不能无选择滥用。伴有严重感染时,有条件者可考虑使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如GM-CSF、G-CSF等。
免疫抑制剂:如确诊为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糖皮质激素应用无效时,可谨慎选用。硫唑嘌吟50mg,2~3/d,口服;环磷酰胺100~150mg,1/d,口服;长春新碱2mg,1/周,静脉滴注。
脾摘除术:一般仅用于确诊为脾功能亢进及Felty综合征患者。
中医治疗本病,侧重于整体调节,故可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的目的,中医认为白细胞减少初期多是气血两虚脾气亏损为主,晚期伤及肝肾,导致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两虚,总以脾胃肝肾虚损为本。
白细胞减少的预防措施:
预防白细胞减少症状的发生,平时要忌肥甘厚腻,宜清淡而富于营养。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慎重接触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各种理化因素(放射线、烷化剂等)。避免过度劳累,接触放射线、X线、γ线、β线、中子射线等工作的人,注意安全防护,定期检查血常规。
对接触放射线及苯等化学毒物的工作人员,须建立严格防护制度及定期检查血象。对应用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应1~3 天检查血象1 次,根据粒细胞数及时减药或停药。对偶尔引起粒细胞减少的非细胞毒药物,须掌握用药适应证,特别当服用较易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时(如氨基比林、甲巯咪唑等),患者应每周检查血象。对曾有药物过敏史或曾发生过用药后粒细胞减少者,应避免服用同类药物。
来源资料:《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年 第8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