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不明原因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

  • 患病部位:全身、胸部,免疫系统、肺
  • 所属科室:内科,呼吸内科
  • 细分症状:急性发热、长期高热、长期低热、反复发热、超高热
  • 相关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阳虚发热、肝结核、心火上炎、淋巴癌
  • 相关检查:体温测量、骨髓有核细胞总数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病原体检查
  • 相关药品: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方刻林、赛美维、鼻渊通窍颗粒
  • 相关症状:低热、腹痛、淋巴结肿大、盗汗、腹泻、咽痛、头痛

1不明原因发热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目前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出现了增加趋势。特别是急性白血病,治疗成功与否与早期判断有很大的关系。越早诊断,然后采取相应治疗,预后的效果就越好。应当重视,特别是注意那些不明原因的发热。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中华内科杂志》 2004年 第9期

2不明原因发热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关键在找出病因,从诊断学角度临床上将发热分为4类:即感染性疾病、恶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炎症性血管疾病及其他可引起发热的疾病。不明原因发热的研究文献中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日常临床工作,其原因有病历来自不同的地区、开展研究的机构不同(如社区医院、教学医院、流动诊疗所)、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亚群不同等等。尽管有这些影响因素存在,感染仍是不明原因发热研究性报告中最为普遍的病因。

  1.感染性疾病

  相关的感染性疾病中,结核(尤其是肺外结核)、腹腔脓肿及盆腔脓肿最为常见。腹内脓肿见于穿孔后的空腔脏器(如阑尾炎)、憩室炎、恶性肿瘤及创伤,也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窦炎、骨髓炎及口腔脓肿。发热的病程越长,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越小。长期的不明原因发热常常要与恶性肿瘤及人为性发热相鉴别。

  2.恶性肿瘤

  由于高龄人口的增长及老年病诊治水平的提高,临床工作中常常发现老年人患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有时难以诊断,如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肾细胞癌、转移癌,它们均可引起不明原因发热。

  3.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关的常见炎症有风湿性关节炎及风湿热,利用血清学的新技术可迅速确诊。目前这一类疾病比例正逐渐增多,主要的原因是医生认识水平和实验室诊断水平的提高。而成人Still病及颞动脉炎,由于实验室检查难以确诊,已成为不明原因发热的主要病因。超过65岁老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常患多系统炎症,如颞动脉炎或风湿性、多发性肌病。患有颞动脉炎的老年患者,如伴有血沉的升高,应做颞动脉活检。

  4.其他多种因素

  许多看似不相关的病理改变亦可诱发不明原因发热,药源性发热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药源性发热是由于对某些特定药物的超敏反应所引起,这样的药物有利尿剂、镇痛剂、抗心律失常药、抗癫痫药、镇静药、某些抗生素、抗组胺药、巴比妥类、头孢菌素、水杨酸类及磺胺类等,常见的有卡托普利、甲氰咪胍、红霉素、肝素、度冷丁、硝苯地平、青霉素、异烟肼、氢氯噻嗪等。

  肝硬化及肝炎(酒精性、肉芽肿性及类狼疮性)的并发症也可能引起不明原因发热。深静脉血栓虽然少见,但也可引起不明原因发热,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确诊。人为性发热可见于有医学知识和经验的患者,发热要超过6个月。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不能确诊者并不少见,约占20%,虽然全面检查也不能查明病因,这些患者往往预后良好。

来源资料:《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年 第9期

3不明原因发热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不明原因发热因阳气虚衰而致格阳、戴阳证的真寒假热症象。中医说:“阳虚谓肾火虚也。阳虚应寒,何以反发热,则以虚而有寒,寒在内而格阳于外,故外热;寒在下而戴阳于上,故上热也。此为无根之火,乃虚焰耳。证见烦躁,欲坐卧泥水中,面赤如微酣,或两颧浅红,游移不定,渴欲饮水,或咽喉痛而索水置前却不能饮,肌表虽大热而重按之则不热,或反觉冷,且两足必冷,小便清白,下利清谷,脉沉细或浮数无力,按之欲散。治宜温热之剂,温其中而阳内返,温其下而火归元。误投寒凉立死。”

  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发热特点: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2.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10^9/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正常值<10%)应用激素后可呈假阴性。

  5.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10%)应用激素后可呈假阴性。


来源资料:《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3年 第6期

4不明原因发热症状检查

  目前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主要是采用Petersdorf 的标准,①发热病程≥3周;②体温多次≥38.3℃;③经一周详细的检查仍未明确诊断者; 同时需满足以上3个条件才能诊断。此概念的优点主要有:①剔除了可确诊的某些病毒感染。②剔除了病因较明确,诊断较容易的短期发热。③剔除了短期内可自愈的原因不明的发热。④剔除了表现为低热的功能性发热。因此,实际上不明原因发热(FUO)的概念是指真正的、较难诊断的那部分疾病群体。随着疾病种类的不断变化,如HIV感染的出现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数量的增加,1991年DT Durrack和AC Street提出一个更加全面的FUO定义,他们根据潜在病因将FUO分为4种亚型-经典型(classic FUO)、院内型(nosocomial FUO)、免疫缺陷型(neutropenic FUO)和HIV相关型(HIV associated FUO)。每一亚型均根据症状和体征的差别而制定有不同的诊断标准。

  1.经典型 满足经典型的诊断标准需要至少3次医院内病情的评估,3次看门诊,或在门诊经过一周的检查而未确诊。经典型FUO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疾病,恶性疾病和结缔组织和炎性血管疾病。

  2.院内型 院内型是指住院至少24小时出现发热而入院前无明显感染迹象的FUO,至少3天未确诊可考虑此诊断。此类疾病包括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艰难梭菌小肠结肠炎和药物热。在鼻胃插管或鼻气管插管的患者中,鼻窦炎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3.免疫缺陷型 免疫缺陷型是指中性粒细胞数500/mm3或更少的患者的反复发热,3天后仍未确诊。此类中的大多数患者,发热原因是机会性细菌感染。通常会采用广谱抗生素来覆盖最可能的致病原。如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的真菌感染必须要考虑。少见的有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4.HIV相关型 包括HIV感染的门诊病人持续4周的反复发热,或住院的HIV感染病人持续3天的反复发热。尽管急性HIV感染是经典型FUO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HIV病毒可导致患者易于发生机会感染。此类疾病包括鸟分支杆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在HIV感染的患者中,非感染因素引起的FUO是少见的,此类疾病包括:淋巴瘤,Kaposi’s肉瘤和药物热。在考虑此类疾病时,患者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尤其重要的信息。

来源资料:《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 第3期

5不明原因发热治疗/预防

   有些人经常不明原因发热,热度又不高,多在37.5℃~38.2℃。如发热时间持续在一个月以上的,称为长期低热。中医认为,低热可由外感、内伤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由于感受的外邪不同,有邪犯少阳、湿热伤表等不同证候;内伤发热又有阴虚、血虚、气虚、气郁、血瘀、痰郁等证型。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时注意不同类型的病症有一些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

  外感

  邪犯少阳:证见低热,咽干口苦,心烦,呕吐,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方用小柴胡汤化裁:柴胡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陈皮10克,生姜12克,大枣20克。

  湿热伤表:证见低热,头重如裹,肢体酸楚,倦怠乏力,胸闷腹胀,嗜睡,苔腻,脉濡。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化裁:藿香15克,半夏10克,佩兰15克,厚朴9克,茯苓15克,白蔻仁15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茵陈20克,菖蒲9克,滑石30克,甘草6克,薏苡仁30克。

  内伤

  阴虚内热:证见低热,午后潮热,阵发头面火热感,烦躁,盗汗,咽干,舌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方用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化裁:青蒿30克,地骨皮15克,知母15克,牡丹皮12克,秦艽10克,鳖甲15克,银柴胡12克,甘草6克,生地黄15克。

  血虚发热:证见低热,面色苍白,疲倦,头晕,心悸,月经量或少或过多,舌淡,脉细弱。治宜补血益气,方用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化裁:黄芪2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6克,川芎10克,枸杞15克,何首乌30克,甘草9克。

  气虚阳浮:证见长期低热,肢倦懒言,易出汗,大便稀,食少舌质淡,脉大无力。治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橘皮12克,升麻6克,柴胡9克,雄黄3克(冲服),当归12克,炙甘草6克。

  气郁发热:证见低热,阵见微热或情绪波动时身热,情绪抑郁,心烦易怒,头痛,胁痛,饮食不下,月经不调,口苦,苔微黄,脉弦。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泄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化裁: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牡丹皮15克,山栀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2克,生姜3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

  血瘀发热:证见低热,昼轻夜重,体内局部刺痛,面色晦黯,肌肤甲错,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经行腹痛或有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点,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桃仁10克,红花9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柴胡15克,枳壳12克,桔梗15克,生地黄15克,牛膝12克,甘草 6克。

  痰郁发热:证见低热,胸闷呕恶,或肢体局部发热难忍,咽喉或有哽塞,咳或有痰,苔腻,脉滑。治宜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减:法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枳实15克,竹茹10克,菖蒲10克,苍术10克,白术15克,木香6克,甘草3克。

  
    不明原因发热的预防方法注意给患者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合理膳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宜少食多餐。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不可吃刺激性强的葱、椒、咖啡等。少吃精制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

来源资料:《疑难病杂志》 2007年 第3期

6不明原因发热食疗方法

  食疗:

  西瓜水:西瓜瓤挤汁饮用。

  荷叶粥:白米煮粥,粥好放荷叶微煮即食。

  绿豆粥:绿豆25克,米15克,白糖适量,煮绿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后放糖食之。

  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服。

  生芦根粥:鲜芦根15克,粳米25克。芦根加水煎至一半纳米于汁中煮粥食之。

  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也可炖温服。

  海参粥:海参10克,白米25克,煮粥食之。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不明原因发热症状描述
2不明原因发热症状起因
3不明原因发热症状诊断/鉴别
4不明原因发热症状检查
5不明原因发热治疗/预防
6不明原因发热食疗方法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