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皮下结节

皮下结节

  • 患病部位:全身,皮肤
  • 所属科室:皮肤性病科,皮肤科
  • 细分症状:炎症性皮下结节、非炎症性皮下结节
  • 相关疾病:结节病、结节性硬化症、结节性红斑、结节性痒疹
  • 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螺旋CT检查、CT检查、尿常规检查
  • 相关药品:复方环磷酰胺片、秋水仙碱片、阿司匹林缓释片
  • 相关症状:皮肤发红、色素斑、冻疮、鳞屑、结节、丘疹、疱疹

1皮下结节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皮下结节是一种较硬、圆形或椭圆形的,无痛性小结。直径为0.2一10厘米大小,常位于受摩擦较多部分,如肘部伸侧、跟腱、头皮、坐骨结节或关节周围。少见部位有耳和鼻梁。皮下结节很少引起症状,偶尔可破裂或并发感染。典型的皮下结节生长缓慢,可持续存在或在病性缓解时消失。皮下结节的出现与高滴度血清类风湿因子、严重的关节破坏及类风湿活动性病变密切相关,需要到相关科室就诊。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 第3期

2皮下结节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皮下结节可分非炎症性结节和炎症性结节,非炎症性结节其病因分别为类风湿性结节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晚期梅毒近关节结节为硬韧终纤维化结节,无红肿瘤;皮肤猪囊虫病结节是由人食入绦虫卵经胃及十脂肠孵化出六钩蚴,牛入肠壁经血液,淋巴液进入皮下形成花生米大,圆形结节;痛风结节是源吟代谢障碍性疾病,血清尿酸升高,尿酸以结晶形式沉积于组织形成痛风结石发病,好发于足趾关节;结节性黄瘤为脂质代谢紊乱,高p脂蛋白血症引起。真皮有弥漫性泡沫细胞浸润。

  结节性钙质沉着:多见于儿童性皮肌炎患者,多在骨关节突出部发病。

  耳轮慢性结节性软骨皮炎:多因外伤冻疮诱发。

  皮肤黑热病:为利什曼原虫小体侵犯皮肤效膜而发病。可原发也可继发于内脏感染。

  炎症性结节:

  (一)微生物

  1、细菌

  (1)瘤型麻风:病原菌为麻风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革兰染色阳性。瘤型及界限型麻风鼻轮膜带菌率最高。每天排菌2亿条。故呼吸道是传染的主要途径。

  (2)皮肤结核: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耐酸染色阳性,皮肤结核为再感染,常见的为寻常性狼疮。多由皮肤外伤部侵人传染。

  (3)硬红斑:常有肺结核或淋巴结结核病灶而引起,属结核疹型。

  (4)结核性结节性静脉炎:常侵犯下腿、足缘,出现与静脉一致的红斑结节,成条状。

  (5)鼻硬结病:由鼻硬结克雷伯杆菌感染所致。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引起,初为鼻炎,继之鼻咽、软胯、鼻翼而形成硬韧紫红色结节。

  (6)游泳池肉芽肿:由游泳池分枝杆菌感染,多因擦破伤传染,易发生于肘、膝、手足及下腿,产生褐色结节或斑块。

  (7)分枝杆菌性溃疡:病原菌为溃疡性分枝杆菌,为热带土壤中的腐生菌,好发于小腿及前臂,为无痛坚实结节,可溃烂结疤。

  (8)晚期结节性皮肤梅毒疹:损害呈环状排列的结节组成,常破溃。

  (9)晚期皮肤梅毒橡胶肿:好发于关节面易受外伤部及软胯,大小约指头大至核桃大,质硬韧、无症状、但易破溃形成肾形及马蹄形。

  (10)颜面粟粒性狼疮:以往认为是结核疹,组织学上虽有结核样改变,但结核菌素阴性、无结核病灶,目前认为与结核无关。

  (11)腹股沟肉芽肿:病原菌为肉芽肿性克雷伯革兰阴性短杆菌,在单核细胞内呈卵圆形小体,即 Donovan bodies.多在会阴、生殖器、肛周发生硬性结节,破溃边缘隆起呈乳头瘤样增生。属性传播性疾病。

  (12)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病因可能是细菌或真菌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兔疫复合物引起的血管炎。

  (13)结节性红斑:多因链球菌、结核杆菌感染诱发,也见于麻风出BehCet病及药物。

  2、病毒性

  (1)挤奶人痘:由副牛瘟病毒所致,多发生于挤奶或屠宰工人的手指及前臂破伤处传染。

  (2)结节性多动脉炎:属兔疫复合物性中小动脉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伴高Y球蛋白血症,多发生于中年男性。

  3、真菌性 如池子丝菌病,由申克抱子丝菌引起。分固定型及淋巴管型,沿淋巴管成串状紫红色无痛性结节。

  4、寄生虫性 疥疮结节,由人型疥螨接触传染,在皮肤角质层掘隧道其毒素引起剧烈病痒。在男性阴囊、阴茎形成红色结节剧痒。

  (二)物理性因素

  1、寒冷性脂膜炎 好发于婴幼儿,末梢血循环不良,加寒冷因素,损伤皮下脂肪所致。

  2、外伤性脂肪坏死 由外伤引起,常见于女性,可能由血管损伤发病

  3、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 可能与出生时外伤和受冷引起。多在出生后l-6周发病。

  4、光线性肉芽肿 是由于经常受日光曝晒引起的慢性肉芽肿。

  5、异物性向芽肿 各种异物如石蜡、石英。金属被、铅等,及丝线、尼龙线进人体内,均可引起异物反应及肉芽肿。

  (三)免疫变态反应性

  1、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为细菌、病毒、蛋白、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为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白细胞碎裂性脉管炎,属皿型变态反应。

  2、面部嗜酸性向芽肿 面部有单个或多个红色结节、属过敏性脉管炎免疫复合物沉积。

  3、过敏性向芽肿 为肉芽肿形成性坏死性脉管炎。特点为伴哮喘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达0、20~0、30.

  4、巨细胞性动脉炎 本病为肉芽肿性动脉炎,侵犯大动脉分支。许多症状由血管闭塞所引起,损害为红色痛性结节。

  5、结节性痒疹 多数患者发病由蚊虫叮咬诱发,多分布两下腿伸侧,初为红色丘疹痒,抓后增大变厚角化呈结节。

  6、深在性红斑狼疮 又称狼疮性脂糊。皮损表现为深部皮下结节或斑块,硬韧,可发于任何部位。脂肪层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沉积。

  (四)其他或原因不明

  1、结节性血管炎 多发生于30-50岁女性,为较大结节,位于小腿后侧,不破溃。消退后遗硬的纤维化结节。

  2、结节病 病因不明,临床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如小结节型及大结节型。但其病理特征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巨细胞常见。

  3、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病因不明,常见于青壮年女性,好发于大腿及臀部。为痛性结节及斑块,大小约l-10Cm直径。

  4、增殖性结节性涣疹 因服混剂及碘剂可引起增殖性棕紫色结节,停药后自然消退。

  5、皮质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 在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停用该药 1-30 d发病,多见于儿童。皮损为红色坚实皮下结节。

  6、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 原因不明。Perry1964年报告11例中,9例在发病前有扁桃体炎史。

  7、皮下结节性环状肉芽肿 病因不明。多见于儿童。发生于下肢或臂部,为紫红结节。

  8、结节性搕脉周围炎 是一种免疫现象,可有高Y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因子阳性,可有低补体血症,发病机理是免疫复合物沉省吃俭用,近来发现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可发生此病。皮损多在足小腿。

来源资料:《临床误诊误治》 2002年 第3期

3皮下结节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皮下结节的皮肤表现为多种形态,常为丘疹、结节、斑块、红皮病、银屑病样,疤痕性肉样瘤,色素减退及秃发损害。皮损不对称地分布于面部及 四肢等处。皮疹坚硬触之有弹性,逐渐扩展至皮下,累及整个真皮的厚度。表皮的变化不明显,可以略微变薄、变色,毛细血管扩张及少许鳞屑。常常是淡红色至紫褐色,不溃破,无自觉症状。需与下面几方面进行鉴别诊断。

  (1)丘疹性肉样瘤: 损害为针头至豌豆大小的小结节,又称粟粒样肉样瘤。主要分布于面部、颈部及肩部。玻片按压时,显出类似狼疮结节的淡黄色小点,消退后不留痕迹,有时遗留色素斑、萎缩及瘢痕。

  (2)斑块型肉样瘤: Hutchinson首先报告了这独特的斑块状损害,为表面扁平而轻微高起的大的分叶状结节性斑块,常见于颊、鼻及臂部。

  (3)银屑病样肉样瘤: 往往在躯干及四肢发生边界清楚的斑块,其上面有银屑病样的鳞屑。

  (4)冻疮样狼疮型 :在容易发生冻疮的部位,如耳孕、颊部、鼻尖、指趾处对称出现的浸润较浅的青红或紫红色的斑块。

  (5)皮下肉样瘤: 也称为Darier-Roussy肉样瘤。豆子至粟子大的坚实的皮下结节,与皮肤粘连,表皮呈轻度堇色,常见于躯干,面部少见,无自觉症状。

  (6)瘢痕肉样瘤: 损害发生于疤痕部位。如烧伤、毛囊炎、带状疱疹后疤痕上。使原有的疤痕面积扩大,高度增加,酷似疤痕疙瘩。

  (7)红皮病型肉样瘤: 弥漫性分布的浸润性红斑及鳞屑性斑片,边界不清。

  (8)结节性红斑型肉样瘤 :某些结节病患者以多发性关节痛伴发热、血沉增快,X线检查肺门淋巴结肿大。面部、背部及四肢伸侧发生散在疼痛性皮下结节。表面皮肤发红,最常见于年轻女性。

  (9)粘膜肉样瘤: 口腔的硬颚、颊部、悬壅垂及扁桃体针头大丘疹,群集融合形成扁平的斑块,睑结膜及泪腺发生小结节。

  (10)其他皮肤损害 :结节病可合并有皮下钙质沉着、痒疹、多形性红斑及毛囊炎表现。皮肤萎缩、角化过度、色素增加或减退也可由本病引起。

来源资料:《现代预防医学》 2007年 第4期

4皮下结节症状检查

  皮下结节检查时注意大小、硬度、部位、活动度、有无压痛。位于关节附近,长骨骺端,圆形硬质小结多为风湿小结,无压痛等,临床上可以通过临床表现来检查诊断,好发于下肢及上肢,病变局限于皮下组织中、小动脉的结节常为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表现,具体如下介绍。

  ①囊蚴结节:躯干、四肢、皮下或肌肉内出现的黄豆至核桃大小的结节,多为猪肉绦虫囊蚴结节,其特点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滑,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可推动,质地硬韧,但有一定弹性,数目多少不一(少则l~2个,多至数百个),这种结节亦可见于颈部,乳房及阴部皮下。

  ②类风湿结节:关节与骨隆突处出现数目不多的结节常为类风湿结节,它主要是由于皮下组织和 (或)真皮内纤维蛋白样物质聚积及组织细胞等成分所致。其特点为质较硬如橡皮,多无压痛,大小为数mm至2 cm不等,与皮肤粘连或不粘连,好发于肘背侧、指关节、肩骨突、枕骨突、腓肠肌腱等处。

  ③痛风结节:也称为痛风石(tophus)是血液尿酸超过饱和浓度,尿酸盐针状结晶在皮下结缔组织沉积,引起慢性异物样反应所致。一般以外耳的耳轮、对耳轮、跖趾、指(趾)关节及掌指关节等部位多见。为大小不一(小至小米粒,大至l~2cm)黄白 色结节,或无症状,或有疼痛。较大结节表面皮肤变薄、破溃可排出白恶样物质,不宜愈合,继发感染少见,为痛风的特征性病变。

  ④结节性红斑: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好发于小腿伸侧,常为对称性、大小不一(直径l~5 cm)、数目不等(2-50个以上)的疼痛性结节。结节发生较快,可略高于皮面,皮肤紧张,周围可有水肿,表面热有压痛。皮损由鲜红色变为紫红色,最后可为黄色。常持续数天至数周而逐渐消退,多不发生溃疡,不留瘢痕,但易复发。可见于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自身免疫病、某些药物(如溴剂、口服避孕药等)及麻 风等。有的结节由孤立而逐渐增多,病程持续数年,结节炎症轻微,压痛较轻,称为慢性结节性红斑。

  ⑤脂膜炎结节:好发于大腿部位的大小不等(直径可0.5~l0cm以上),中等硬度,边界清楚,压痛明显,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小),持续数周以上可自行消退,消退后可留有皮肤凹陷和色素沉着的皮下结节多为脂膜炎表现。

来源资料:《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年 第8期

5皮下结节治疗/预防

  皮下结节因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病情稳定、无症状的病人不需治疗。凡症状明显的Ⅱ、Ⅲ期病人及胸外结节病如眼部结节病、神经系统有结节病侵犯、皮肤、心肌受累、血钙、尿钙持续增高,SACE水平明显增高等可用激素治疗。常用泼尼松每日30-60mg,一次口服(或分次服用),用4周后逐渐减量为15-30mg/d,维持量为5-10mg/d用一年或更长。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应严密观察激素的副作用,其次可选用氯喹、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治疗。凡能引起血钙、尿钙增高的药物如维生素D,列为禁忌。

  皮下结节的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

  2、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3、必须在重油烟处工作的人,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每年起码做一次检查等。

  4、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来源资料:《实用肿瘤杂志》 2012年 第5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皮下结节症状描述
2皮下结节症状起因
3皮下结节症状诊断/鉴别
4皮下结节症状检查
5皮下结节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