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常为毛细血管)中的血由异常原因而渗出血管外,积聚在皮肤中所形成的肿块称皮下血肿。广泛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下出血,形成皮肤粘膜的红色或暗红色色斑,直径约3—5毫米或更大,压之退色者称为紫癜。通常直径在2毫米以内者称出血点,大于5毫米者称为瘀斑,局部隆起或有波动感者则为血肿。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实用护理杂志》 2001年 第11期
是由于种种外力作用,导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造成皮下血肿的症状。除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以外,血管壁从管腔面向外一般依次内膜、中膜和外膜。血管壁内还有营养血管和神经分布。皮下血肿多因钝器伤及头皮所致。头皮通常分为五层,由外向内分别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层及骨膜层。头部外伤后头皮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肿,因部位不同,通常可分为头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一般主要见于外伤引起的症状。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现代医院》 2010年 第3期
头皮下血肿: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及头皮所致。一般较小的头皮血肿,无需特殊处理,经过1~2周左右多能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常需穿刺抽除同时局部压迫包扎,经一次或几次治疗可愈。穿刺治疗无效,血肿不消或继续增大时,可切开清除血肿并止血。对合并颅骨骨折的骨膜下血肿,要注意并发颅内血肿的可能。凡已经感染的血肿均需切开引流。头部被钝性外力,如被石块、木棒或铁器等打伤,外伤处表皮无破损,而很快起个大包,这就是头皮血肿。
皮下囊肿:是指发生在真皮或皮下,具有囊腔结构,外有囊壁,内有液体或其他成分的病理结构。任何年龄均发生,以青年时期头面、臂、背部发病多见。
皮下气肿: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谓之皮下气肿。以手按压皮下气肿的皮肤,可引起气体在皮下组织内移动,可出现捻发感或握雪感。
来源资料:《新中医》 2015年 第1期
对于皮下血肿患者的检查要先看有无外伤,如无外伤,多由血管因素导致,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及束臂试验。发生头皮血肿,还应警惕有无颅内血肿、脑震荡或脑挫伤。要让伤员安静休息,24 小时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有越来越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或逐渐失去意识,瞳孔不等大,耳、鼻出血等症状出现,就不是简单的头皮血肿的问题了,应及时请医生或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检查血、尿、脑脊液、胸膜液、心包液及腹膜液中,是否有细菌的存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诊断链球菌、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各种真菌感染、阿米巴、黑热病、丝虫病、疥疮、螨虫等所致之皮肤病。
交叉配血试验检查:是指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悬液,同时进行凝集试验。前者称主试验,后者称副试验。其目的是验证供者与受者ABO血型鉴定是否正确,防范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此外,也可检出ABO血型系统的不规则凝集素以及发现ABO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
来源资料:《河北医药》 2010年 第17期
皮下血肿患者如果发生局部撞伤,千万不可能揉,紧急处理应该是冰敷或者是加压包扎(非专业人士谨慎操作)。如果已经能用手摸出波动感,应该及时就医。局部撞伤所产生的肿块,只要冰敷即可,在肿块部位用毛巾包上冰块,冰敷至少15分钟。千万不要用手揉,否则会越揉越大。几天后血肿就会慢慢吸收的。
1.发生血肿的当时,切忌用跌打药酒涂搽血肿局部或按揉推拿,这样会使出血更厉害。可在局部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或用冰块、冰水、热水袋装上冷水外敷,以促使血管收缩,阻止继续出血。
2.24 小时后可涂跌打药酒、红花油,以及用 热敷促进血肿吸收。较小的血肿几天后多能吸收而愈。
3.大血肿不易吸收,可剃去头发,局部消毒后用注射针反复穿刺抽出积血,但禁止自行用针随便穿刺放血,应由医生进行处理。
4.巨大血肿,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时,应送医院手术切开止血,如血肿感染化脓,应手术切开上药治疗。
来源资料:《海峡药学》 2009年 第7期
首先查明原因,是外伤、还是血液病引起,才能谈到治疗。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