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疲乏主要指稍微劳动后即感疲乏,患者经常表现全身倦怠、头脑不清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具体可以表现为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经常精神不振。同时伴有失眠,头晕脑胀、腰酸背痛。下肢乏力,虽然很疲困。易疲乏,是主观上一种容易疲乏的不适感觉。
易疲乏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易疲乏,不同原因引起不同程度的易疲乏,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易疲乏就是人们常说的累了。干活或运动时间较长或强度较大,都会产生累的感觉。而脑力活动持续时间过久,也会产生易疲乏。易疲乏也有很大的可能是由疾病引起来的,在治疗易疲乏之前,首先要检查易疲乏症状以及所体现的表现。
来源资料:《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 第2期
生活中,易疲乏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一般来说易疲乏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小小的易疲乏也有可能是大问题引起的病症。
易疲乏常见的病因:
一、营养代谢及内分泌疾病,如营养不良、脚气病、坏血病、糖尿病、低血糖反应、肥胖、肾小管性酸中毒、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尿崩症等。
二、体虚导致易疲乏,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身体不仅无力还有多汗、怕热、头昏还瞌睡的话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肾虚。如果是夏季还要排除中暑的可能性。如果无力的时间持续的比较长,还需考虑是不是易疲乏。
三、夜间睡眠差可导致易疲乏,或睡眠时间过短,或有睡眠呼吸暂停,即睡觉时打呼噜,并有呼吸间歇现象,影响了睡眠质量;时间长了使生物钟紊乱。
来源资料:《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 第7期
易疲乏病症出现在在人们的生活中,例如在劳动之后感到易疲乏,睡眠不足可使人易疲乏、神经衰弱者如长期服用安眠药,也会感到易疲乏,如果自己感觉经常毫无原因(如过劳、睡眠不足、天气闷热、饥饿等)的易疲乏时,一方面要及时就诊,把易疲乏的感觉及其它不适无遗漏地告诉医生。另一方面不要过于紧张,因为病态的易疲乏,必然伴有其它的不适。重要的是需与医生很好地合作,做各种必要的血液化验及其它检查进行诊断,以及早查明易疲乏的病情。
易疲乏病症,需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诊断易疲乏是否由贫血导致的,经常通过鉴别诊断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通常,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为缺铁性贫血,降低而伴有大细胞增多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来源资料:《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 第14X期
易疲乏就是人们常说的累了。干活或运动时间较长或强度较大,都会产生累的感觉。而脑力活动持续时间过久,也会产生易疲乏。易疲乏也有很大的可能是由疾病引起来的,在治疗易疲乏之前,首先要检查易疲乏症状以及所体现的表现。
易疲乏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脑脊液镁检查:镁是细胞内液中含量占第2位的阳离子。成人体内含镁20~30g,上其中约2/3分布在骨组织,剩余分布于肌肉及其他软组织中。
甲状腺球蛋白检查:甲状腺球蛋白(thyrobolulin,Tg)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是甲状腺滤泡内胶质的主要成分,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以球蛋白形式储存在滤泡腔中。在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微量的Tg进入血液循环。检查血液变化,分析易疲乏症状是由什么疾病引起的。
来源资料:《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8年 第10期
易疲乏的治疗措施:
数患者自认为“易疲乏”,于是力求进补,但疗效不佳。我们从选择性易疲乏这个特征出发,主张用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主要调整情绪,力争心态平衡加之体育锻炼、理疗,有时可收到一定的疗效。
中医中药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宜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择方剂或穴位,对改善症状、消除疲劳、增进睡眠、促进恢复有较好效果。
森田疗法,主张顺应自然,是治疗易疲乏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注意养成起居定时、工作学习有计划、劳逸结合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恢复。
胰岛素低血糖治疗,对易疲乏症状和消化功能障碍,以及焦虑、消瘦的患者,有强壮和改善营养状况,增进整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可每天早晨空腹肌注胰岛素4~20单位,出现明显低血糖反应,3~4h后,再口服50%蔗糖液,或静注50%葡萄糖液50~60ml,结束治疗。
易疲乏的预防方法:
注意身体养生,“早卧早起,广步于庭”。做到起居劳作、精神调摄、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精神、情志、气血亦如春天的阳光,舒展畅达,生机勃发。
呼吸新鲜空气,在起居方面,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这样有利于缓解春困带来的疲惫感。在活动方面,可去郊外春游,吸收新鲜空气,改善大脑皮质功能,从而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坚持体育锻炼,要做到清晨早起,松解衣扣,放松形体,信步漫行。可选择轻柔舒缓的活动项目,或练嘘字功,或做体操,或慢跑,或打太极拳、活动关节、舒展肢体,使郁滞宣行,气血疏利,阳气生发。
搞好饮食调摄,春天阳气生发,辛苦之品有助于春阳,温食有助于护阳,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白菜宜经常食用,至于寒凉、油腻、粘滞之品易伤脾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否则会加重春困现象。
做到劳逸结合,在劳动之余,要注意适当的休息。休息时可以听听音乐、聊聊天,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在欢愉和谐的氛围中忘却春困。
来源资料:《中华适宜诊疗技术杂志》 2005年 第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