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恶寒

恶寒

  • 患病部位:全身,皮肤
  • 所属科室:内科、外科、肿瘤科、中医科,风湿科、肝胆外科、中医内科
  • 细分症状:外感恶寒、内伤恶寒
  • 相关疾病:支气管肺炎、热伤风、病毒性感冒、药物中毒、小儿支气管炎
  • 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炎症检查、哮喘过敏源检查、类风湿检查
  • 相关药品: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麦迪霉素片、司帕沙星分散片
  • 相关症状:高热、畏寒、头晕、流清涕、鼻塞、头痛、舌苔薄白、浮脉

1恶寒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恶寒,证名。即怕冷。诸邪郁遏表阳,或阳虚卫弱所致。《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丹溪心法.恶寒》:“阳虚则恶寒。”《张氏医通.寒热门》:“外感、内伤、伤食、温痰、火郁,皆有恶寒,非独阳虚也。”《证治汇补.恶寒》:“此第言阴阳正虚之病,他如风、寒、暑、湿、痰、火、郁、瘀、痈、疮,一切邪气拂郁于表,表中之阳气不能发越者,皆令恶寒。”“恶寒者,虽居密室帏幕之中,猛火近热之处,仍觉憎寒拘急,甚则毫毛毕直,鼓颔战栗。非若恶风之候,见风则凛凛畏惧,无风则坦然自适也。”现一般分为外感恶寒、内伤恶寒两类。外感者,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疟疾等病症。内伤者,有阳虚恶寒、痰饮恶寒、郁火恶寒等之分。

  恶寒即怕冷、畏寒之意。恶寒的症状,在外感表证或阳虚里证都可出现。外感恶寒,是因风寒在表,必兼有发热、头痛、脉浮等表证;阳虚恶寒,是内脏虚寒,阳气不足,必见身冷、脉沉等里寒证。此外,还有里热盛而外现假寒的,虽有恶寒、手足冰冷的症状,但患者口渴、呼吸气粗、便秘、溺赤、脉多滑实。

来源地址:http://www.cn939.com/tcm-article-read-21154.html

2恶寒症状起因

  冬季寒冷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冬季恶寒看起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其实是有原因的,下面就来看看冬季恶寒的原因以及一些保暖的小方法。有些南方地区直接从夏季过渡到冬季,恶寒的人很容易感冒,但是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冬天穿的很少也不恶寒,而有些人穿的很多还是手脚冰凉、畏寒恶寒。

  畏寒多是身体受到外在寒邪侵袭,或自身阳虚阴盛或机体机能失调所造成。畏寒虚劳涉及的面、内容、范围很广,以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脏腑气血病证多见。凡属多科慢性虚损性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多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主要表现,亦属阳亏畏寒范畴。很多消耗性、慢性、功能衰退性疾病,出现类似虚损的临床表现均可能出现畏寒恶寒为主证的疾病。

  导致虚损的原因甚多,畏寒恶寒亦多。《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曰:“有先天之故,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迁之因,有臣药之因”,对引起虚劳的原因做了比较全面的归纳,表明多种病因侵入人体,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日久不复,可成为虚劳。总而概之,不外先天,后天两大因素,根据临床症状,引起虚劳畏寒的病因有如下方面。

  1、操劳过度,损伤五脏

  操劳过度,因劳至虚,日久成损。尤其是操劳伤神过度及恣情纵欲较常多见。忧郁思虑,积思不解,所欲未遂等劳伤心神,心失所养,脾失健运,心脾损伤,气血亏虚成劳。而早婚多育,房事不节,频繁手淫等,肾精亏虚,肾气不足,久则阴阳亏损。

  2、化疗治疗后的损伤

  各种化疗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大量杀伤人体正常细胞,损伤五脏六腑,耗伤气血,津液,形体关格,由于过度损伤太过,心理变态,形体走形,畏寒恶寒四肢不温,面如灰土,形似枯槁。

  3、禀赋不足,素质本弱

  因父母体病质弱,年老体衰,孕育不足,脾中失养,或生后喂养失调,水谷精气不足,或化学物品侵扰孕母之体,体质渐弱,易于罹患疾病,并在病后易于久虚不至,使脏腑气血亏虚日甚,而成虚劳。

  4、大病久病,失于调治

  大病,邪气过盛,脏腑损伤,耗伤气血,阴阳,正气难以恢复,病后失于调节,易发成劳,病久失治,误治,久而不愈,病情日深,损伤人体气血阴阳,或产后失于治疗,难以扶正祛邪,可演变虚劳伤阳邪。

  5、失治误治,损耗精气,正治亦损伤人体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恶寒

3恶寒症状诊断/鉴别

  恶寒和畏寒都是怕冷,但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产生的机理和表现有所不同。恶寒加衣被、取暖不缓解,得温而不减,属外感,是外邪郁闭毛孔,卫阳不能达于肌表温分肉所致,而畏寒时加衣被、近火可缓解,得温则缓,属内伤。为自身阳虚,失于温煦所致。恶寒发热为表证,邪与正气来相争;寒多热少多风寒,寒少热多为风温。恶寒描述的是患者有寒冷感,这种感觉与其说是憎恶外界的寒冷,不如说是患者自身体内部的寒冷,因为这种寒冷感觉往往是阻隔了外界的寒冷因素仍难以缓解的。也就是说恶寒主要是抵御不了发自身体内部的寒冷感觉。其常见证候有表寒证和表热证。

  表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液清锡,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无汗,肢体衮痛,脉浮或浮紧,苔薄白。

  表热证

  发热重,恶寒轻,或有汗出,头痛或昏胀,面赤,口干,微渴欲饮,咽喉干痛,咳嗽,咳痰黄稠,咯吐不畅,胸闷流浊涕,脉浮紧,苔薄黄。

  常见的恶寒症状有怕冷、发热、头痛等,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浑身忽冷忽热: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 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

  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中医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症”。在更年期,妇女可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多数妇女能够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但也有少数妇女由于更年期生理与心理变化较大,被一系列症状所困挠,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每个到了更年期的妇女都要注意加强自我保健,保证顺利地渡过人生转折的这一时期。

  反复感冒:反复感冒是指上次感冒时的病原体没有被彻底的清除干净引起的复发。

  畏寒:人见寒冷则感觉身体发凉,但多穿衣或在室内则不感觉冷,平素较正常人怕冷者即畏寒,是阳虚表现。

  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热退症状:典型的疟疾症状,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来源资料:《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年 第11期 作者:于艳丽

4恶寒症状检查

  临床上对恶寒症状,除了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来分析、判断外,有关的化验检查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诊断依据。血培养是一项基础检查项目,由于感染是恶寒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对疑似感染的恶寒发热,一定要注意寻找病原体。化验检查一般应先查简单项目,如周围血象、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待其他临床特征出现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另外,也可以做全面的身体检查。身体检查从医学角度来讲定期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身体检查不仅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很科学的养生之道。因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健康隐患,而且还可以在早期去掉一些对健康有危险的因素。

  身体检查要制定个性化方案,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家族病史是都不相同的,所以对与身体检查的方案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正确的身体检查是要专业的体检医师根据个人的情况量身制定出一套个性化的身体检查方案,并且要有次重点的对身体进行检查。

  定期做身体检查有利于发现疾病,很多疾病在早期甚至是中期都没有主观上的感觉,患者没有感觉到身体不适。通过定期的身体体检,可以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觉察的早期疾病,发现一些健康中的隐患,使产生疾病的危险因素被及时排除。

  定期做身体检查是科学的保养方式,由于身体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每天都在不停的进行着细微的变化,一次的身体检查结果并不具有长期的意义,因此定期做身体检查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保养方式,由于发现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疾病。

来源地址:http://www.100md.com/Html/Info/News/295/29587.htm

5恶寒治疗/预防

  中医治疗恶寒的方法:

  刮痧疗法

  取生姜、葱白各10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后刮擦前额及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柱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可促使感冒早愈。

  艾灸疗法

  风寒型感冒,点燃艾条,分别对准肺俞穴和大椎穴,距之2厘米处熏灸,以患者感觉舒适的温热感为度,灸5~10分钟,每日2次,可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

  熏洗疗法

  取荆芥、防风、独活、羌活、生姜各9克,白芷、柴胡、前胡各12克,煎汤熏洗头面部,先熏后洗,每日2次。

  按摩疗法

  选风池、大椎、太阳等穴,将两手拇指指腹放在两侧风池穴处,由轻渐重按摩1~2分钟;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从大椎穴处分别向风池穴处摩擦10~20遍,以局部发热为度;最后按摩两侧太阳穴。可加速感冒痊愈。

  日常生活恶寒的预防:

  可以根据古代医学名著中的记载:《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发热恶寒为太阳表证的主要症状,治以解表为主。亦为劳倦内伤的常见症状。《张氏医通诸伤门》:“劳倦所伤,寒温不适,身热头痛,自汗恶寒,脉微而弱,黄芪建中汤。”

来源地址:http://www.cn939.com/zytn/baibingtuina/81124.html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恶寒症状描述
2恶寒症状起因
3恶寒症状诊断/鉴别
4恶寒症状检查
5恶寒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