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

  • 患病部位:暂无
  • 所属科室:暂无
  • 细分症状:暂无
  • 相关疾病:暂无
  • 相关检查:暂无
  • 相关药品:暂无
  • 相关症状:暂无

1运动损伤概述

  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如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网球肘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与标枪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状态不佳,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以及教学、竞赛工作组织不当。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

2运动损伤锻炼与治疗原则

  (1)合理安排伤后训练,保持运动员已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引起“停训综合症”;

  (2)练习时合理使用保护带,以防止发生劳损、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弛;

  (3)加强局部治疗,改善伤部代谢,消除水肿,防止深痕粘连与收缩。预防应遵从运动训练原则,科学安排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医务监督与安全教育。教学中还应提高学生相互保护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如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网球肘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与标枪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状态不佳,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以及教学、竞赛工作组织不当。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

3运动损伤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1、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2、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3、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预防:教练或练习者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处理:离开热的地方,宽衣、湿衣。清醒后给他慢喝些水、注意观察,病人当天不要多运动。

  4、运动疲劳:

  表现: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血尿等;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练时间多长、休息不充分等。

  预防: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计划,注意劳逸结合。

  处理:调整锻炼计划,运动量,循序渐进、进行系统训练、全面训练。

  5、重力休克:

  表现:头晕、眼发黑、心难受、脸苍白,手发凉,严重时晕倒。

  原因:动时血液都供应下肢、突然静止运动时静脉回流不够,脑缺血缺氧,产生脑贫血。

  预防:强度运动后,不要马上停止运动。

  处理:让患者平卧、脚垫高、头低于脚,从小腿顺大腿按摩。

  6、心绞痛:

  表现:心绞痛经常表现在腿和腹部的疼痛和抽筋现象。

  原因:经常在冷的地方锻炼,喝冷饮料,不做伸展运动和按摩,不喝盐水会使病情更严重。

  预防:注意选择良好的锻炼环境,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室内有空调的健身房。

  处理:休息,让练习者在良好的环境去。

  7、中风:

  表现:严重心脏疾病,人体功能受影响,皮肤干、红、热现象、脉搏快、弱,呼吸浅等。

  处理:有知觉:适量喝水、宽衣、如呕吐就不要给流质食物、打电话,送医院等。

  失知觉:打电话呼救,让他侧躺,观察呼吸,冰块放在腕、踝、腋、颈脉处,不按摩。

  8、运动腹痛:

  原因1:肝脾淤血,慢性腹部疾病;

  原因2:呼吸肌痉挛(准备活动不够,肺透气低,运动与呼吸不协调);

  原因3:胃肠痉挛(运动前吃得过饱、饭后过早运动,空腹或喝水太多)。

  预防:运动前健康检查,合理安排运动饮食,吃饭前后1小时运动,不空腹、喝水太多运动。

  处理:减慢运动速度、加深呼吸、调整运动呼吸节奏、手按疼痛部位,实在不行停止运动,

  口服减痉挛药物(阿托品、十滴水)。

  9、脚底筋膜炎和神经刺痛:

  原因:脚底频繁压力过多产生的疼痛。原因是套路不适合、鞋子问题、脚的生理结构不好。

  原因:钙的沉淀在脚跟骨上、脚底筋膜炎和神经刺痛。

  预防:准备活动要充分(包括脚部的准备活动)。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澡。

  10、籽骨炎:

  原因:运动中的突然的重压力在籽骨上,造成骨折和发炎。

  预防:选择有缓冲的鞋子和缓冲力纠正。

  11、肌腱、小腿肌痛:

  原因:经常提脚跟造成的。

  预防: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和放松要多伸展肌腱、小腿肌可以防止损伤和减轻疼痛。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伸展助减痛等。

  12、半月瓣症:

  原因:半月瓣症一般由过度膝部动作、跑步,造成的,半月瓣症常会有"咔"的响声。

  预防:减少过多的膝部动作、减少转体、跳等的撞击动作。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 。

  13、关节炎、黏液囊炎

  原因:过度训练。

  处理:休息和看医生。

  骨关节炎是由于软骨的磨损,使关节肿大,水肿。

  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疾病造成的。

  14、腰肌劳损: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如:仰卧起坐时不屈腿),急于求成运动而疲劳损伤。

  预防:学习正确的动作技术,不急于求成。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澡。

  15、颈椎疾病: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如:仰卧起坐时不抱颈),颈部运动过多而疲劳损伤。

  预防:学习正确的动作技术,颈部运动不要过多。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澡。

  16、胫骨膜炎:

  表现:胫骨前骨膜与骨有剥离的感觉,产生疲劳、酸痛。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地面不平等,小腿的肌肉发展不平衡,突然的压力。

  预防:学习正确的锻炼方法(如:不要长时间的连续跳跃动作、上下踏板动作)。

  处理:注意全面锻炼、练习后要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做伸展练习减疼痛等。

4运动损伤预防原则

  一、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注意加强防损伤观念的教育,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系统的劳损,大多由于长期局部负荷过大所致。为了减少这些损伤,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守运动训练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和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四、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五、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

  六、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5运动损伤大米原则

  运动医学有个“大米原则(RICE)”,是专门针对运动损伤的处理。如果伤势不严重,可自行参照这个原则处理,如仍然无法痊愈,则一定要看医生。

  “大米原则”包括下面四个步骤:RICE的第一个字母R代表Rest(休息),要求运动员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好好休息可以促进较快的复原;

  第二个字母I代表冰敷,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敷袋;

  第三个字母C代表压迫,压迫使受伤区域的肿胀减小,可以用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

  E代表抬高,抬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一直抬高伤部。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固定在夹板后再抬高。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运动损伤概述
2运动损伤锻炼与治疗原则
3运动损伤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4运动损伤预防原则
5运动损伤大米原则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