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皮肤出血斑

皮肤出血斑

  • 患病部位:全身,皮肤
  • 所属科室:皮肤性病科,皮肤科
  • 细分症状:血管性皮肤出血斑、血小板性皮肤出血斑
  • 相关疾病:血吸虫尾蚴性皮炎、黑棘皮瘤、新生儿紫癜、急性白血病
  • 相关检查:过敏原检测仪检查、免疫病理检查、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查
  • 相关药品:马洛替酯片、氟尿嘧啶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
  • 相关症状:皮肤瘀点、紫斑、脾功能亢进、紫癜、皮肤瘀斑、牙龈出血

1皮肤出血斑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皮肤出血斑:广泛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下出血,形成皮肤粘膜的红色或暗红色色斑,直径约3—5毫米或更大,大于5毫米者称为瘀斑。由于各种损伤、中毒、感染、过敏或血小板减少等因素致使血管通透性增高所引起的皮下或粘膜下斑状出血。是指皮肤表面直径10毫米(mm)以上的红色或紫色血斑。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 第8期

2皮肤出血斑症状起因

  1.血管外因素:血管周围组织若因变性、萎缩和松弛,致支撑力量薄弱,则易发生出血形成皮肤出血斑。血管外因素多见于老年性或恶病质性皮肤出血斑,毛细血管与小血管稍受轻微外力撞压即可引起破裂出血而致皮肤出血斑。

  2.血管因素:是指因毛细血管壁的损害,使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形成的皮肤出血斑。血管因素所引起的皮肤出血斑占全部皮肤出血斑的**。正常人小血管损伤后,血管立即发生反射性收缩,局部血流减慢,以促进止血。如果周围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加及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则易因为血液自血管内外渗而致出血性皮肤出血斑。血管因素所致出血的特点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呈阳性,但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正常。此类皮肤出血斑最常见者为过敏性皮肤出血斑。其次,细菌或病毒感染、维生素C缺乏、化学因素等均可使血管壁受损而引起皮肤出血斑。此外,还有一种原因不清楚的血管壁脆性增加,常见于女性,皮肤出血斑可自行消失,亦无不良后果,称为单纯性皮肤出血斑。

  3.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则止血功能减弱或丧失,均易致皮肤出血斑。血小板减少可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症状性皮肤出血斑,可因骨髓造血障碍致血小板发生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肿骨转移引起)、放射物质及化学药品破坏巨核细胞而使血小板生成减少、重度感染(如伤寒、流脑、败血症)使血小板破坏过多等。此外,等也可使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有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等。实验室检查对血小板因素所致的皮肤出血斑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一般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及血小板减少。

  4.凝血因子因素:凝血因子缺乏常致凝血障碍而导致皮肤出血斑。此类疾病较少,病因多为先天性,少数为获得性(主要由肝病引起)。对皮肤出血斑病人应做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皮肤粘膜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因子等有关检查。 

来源资料:《沈阳部队医药》 2005年 第2期

3皮肤出血斑症状诊断/鉴别

  广泛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下出血,形成皮肤粘膜的红色或暗红色色斑,直径约3―5毫米或更大,压之不退色者称为皮肤出血斑。通常直径在2毫米以内者称出血点,局部隆起或有波动感者则为血肿。多见于老人,好发于头皮与颈部,也可见于躯干和四肢。

  皮肤出血斑病症状:皮肤出血斑为皮肤出血所致,主要位于手足部,多呈紫红色的豌豆大小的斑点,病变较多。患者自身无自觉症状。

来源资料:《国内误诊学杂志》 2004年 第12期

4皮肤出血斑症状检查

  皮肤试验检查: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检查,包括斑贴、划痕、挑刺和皮内注射等。临床上以挑刺和皮内试验最为常用,如挑刺试验阴性;可作皮内试验复查。 方法与原理特异性患者接触过敏原后,可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此种抗体粘附于皮肤或粘膜下层的肥大细胞表面的IgE受体上,当它与再次进入体内的过敏原相遇形成1个过敏原与2个IgE抗体的桥连,致使肥大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生化过程,释放过敏介质,在皮肤局部产生风团,红晕或瘙痒。在患者前臂内侧,常规消毒,然后用OT针筒,4号注射针头吸入不同种过敏原浸液分别注于前臂内侧皮内0.02ml,抗原点之间距为2.5cm。皮肤试验15~20分钟后,观察皮肤反应,局部风团及红晕大小,与对照点相比较。

  免疫病理检查:是利用免疫学的原理进行的一种检查,如皮肤斑贴试验、癣菌素试验、过敏原筛选等。皮肤出血斑患者在皮肤斑贴试验阳性反应表示患者对试验物过敏,在除去试验物后24~48小时,一般可出现增强反应。

来源资料:《国内运动医学杂志》 2006年 第2期

5皮肤出血斑治疗/预防

  皮肤出血斑的防治主要是去除出血斑,首先要找出形成出血斑的原因,对症控制,使血管恢复弹性,并自动修复破裂微血管,同时要使皮肤逐渐吸收已出来的淤血,这样才能使出血斑消失。要修复血管就不是一天二天短时间能做到的,要长期服用维C、维E、,珍珠粉及各种改变血管脆性的保健品,并且配合外用,要长期服用中药活血化淤,天天坚持用磁球轻按出血斑能加快淤血吸收。

  注意健康,做好安全防护,减少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及意外伤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万一发病,应积极治疗,主动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来源资料:《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4年 第11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皮肤出血斑症状描述
2皮肤出血斑症状起因
3皮肤出血斑症状诊断/鉴别
4皮肤出血斑症状检查
5皮肤出血斑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