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infantile idiopathic scoliosis)是在3岁内发现的一种结构性脊柱畸形。在欧洲,此型相对常见,而在美国,此型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不到1%。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家长及儿科医生对此应严密观察。因为早期的治疗会影响预后,所以应尽早治疗。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一)发病原因
由于特发性脊柱侧凸占侧凸症的绝大多数,如能了解其病因,则对防治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的探索,但至今仍未查到其确切的原因。
1979年Herman证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有迷路功能损伤,1984年Yamada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平衡功能测试,结果有79%显示 有明显的平衡功能障碍,而对照组只有5%,Wyatt也发现侧凸患者有明显震动不平衡,提出侧凸患者的后柱通路中有中枢性紊乱,但这些研究没有阐明特发性 侧凸与平衡障碍的关系,更未说明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本身。
观察发现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身高比正常同龄者为高,作者1984年的普查也是如此结果,因此促使人们去了解生长激素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关系,结果 不同的作者结论不一,生长激素含量仍是一争论的问题,更多的文献论述了椎旁肌与特发性侧凸的关系,对椎旁肌的检测包括:肌梭,肌纤维形态,肌生物化学,肌 电,钙,铜,锌的含量等,虽有异常发现,但均未直接阐明其病因,人们也从家族性调查,孪生侧凸患者的调查有关遗传基因问题,但更多的患者尚不能用单一的遗 传基因异常来解释,因此,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仍是人们今后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发病机制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椎体,棘突,椎板及小关节的改变 侧凸凹侧椎体楔形变,并出现旋转,主侧弯的椎体和棘突向凹侧旋转,凹侧椎弓根变短,变窄,椎板略小于凸侧,棘突向凹侧倾斜,使凹侧椎管变窄,在凹侧,小关节增厚并硬化而形成骨赘。
2.肋骨的改变 椎体旋转导致凸侧肋骨移向背侧,使后背部突出,形成隆凸(hump),严重者称为“剃刀背”(razor-back),凸侧肋骨互相分开,间隙增宽,凹侧肋骨互相挤在一起,并向前突出,导致胸廓不对称。
3.椎间盘,肌肉及韧带的改变 凹侧椎间隙变窄,凸侧增宽,凹侧的小肌肉可见轻度挛缩。
4.内脏的改变 严重胸廓畸形使肺脏受压变形,由于肺泡萎缩,肺的膨胀受限,肺内张力过度,引起循环系统梗阻,严重者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
1954年,James首先将婴儿型脊柱侧凸作为一个独特的整体来认识,发现其自然病程存在两种情况,并据此分为两型:自限型和进展型。大量研究证实,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特点如下:
(1)一般男婴多见,通常侧弯凸向左侧。
(2)侧弯一般位于胸段和胸腰段。
(3)多数侧弯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展。
(4)自限性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占所有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85%。
(5)双胸弯易进展并发展为严重畸形,右侧胸弯http://www.huoguan.com的女性患者通常也预后不良,并且常常伴发畸形(扁头畸形、蝙蝠耳畸形、先天性斜颈以及进行性髋关节发育健康搜索不良等)。
脊柱侧凸不仅造成躯干的畸形,塌陷,疼痛等症状,使其劳动能力下降,不能参加正常工作,而且对患儿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还会导致残疾,患者终身生活质 量下降,同时也引起一些社会问题,如76%女性患者未婚等,并且发病较早或严重的脊柱侧凸会导致肺发育不良,肺不张,心肺功能不全和截瘫,使患者寿命低于 正常人,据统计,平均寿命为46.4岁。
常见的脊柱侧凸有以下几种。 (1)原发性脊柱侧凸:原发性脊柱侧凸可分为婴儿型与青年型,前者在患者未满1岁以前发生,发展往往为良性;在后一类,胸腰段脊柱侧凸有明显进行性。
一般认为原发性脊柱侧凸与生长有关。发育终了后,肌肉不平衡停止,极少或不再产生曲度改变。一旦侧凸发生,在骺板上应力的不平衡将增加。造成侧凸的局部因素甚多,如骺板生长、椎骨血供、脊椎骨或其神经分布的变化以及新陈代谢或内分泌紊乱等。
患脊柱侧凸的年轻人,其椎体倾斜的情况一般在上部较下部为多,这可能与椎体血供不正常有关。Kleinberg发现,在脊柱侧凸患者,椎体凸侧的血管孔较凹 侧为大,但很难断定这种情况是在脊柱侧凸以前或以后发生,他认为25%的“原发性脊柱侧凸”有先天性因素。
早期,脊柱侧凸完全由椎间隙左右宽窄不均引起,多能自行纠正。多数侧凸发生于胸段脊柱的上部,凸向左侧。
(2) 先天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起因于脊椎骨畸形,可表现为:①一侧椎体部分未形成(楔形椎);②一侧椎体完全未形成(半椎体);③不平衡的双半椎体;④ 平均的双半椎体;⑤对称性脊椎骨未分节(先天性融合);⑥非对称性脊椎骨未分节,可为未分节骨条,或仅累及后部结构,椎间隙仍保持,或椎间隙及后部结构均 累及。还可为多发性脊椎骨未分节同时伴有半椎体。
先天性脊柱侧凸常可合并其他畸形,如肋骨融合、高肩胛症、六指、马蹄足、腭裂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3)麻痹性脊柱侧凸:婴儿瘫痪引起的一侧背伸肌或腹肌瘫痪,使两则肌肉收缩不平衡,必将发生脊柱侧凸。患者年龄愈小,侧凸畸形也愈严重。
麻 痹性脊柱侧凸的形成机制,被认为是骨盆倾斜,腹部肌肉、腰大肌、腰方肌、菱形肌、斜方肌、背阔骨、脊柱深浅肌群的不平衡。肌电图显示凹侧肌肉活动在全部运 动过程中较凸侧为强。肋间肌及腹外侧壁肌肉较弱时,亦可产生脊柱侧凸。重力及其他躯干肌对腰椎侧凸的发生也起一定作用。
麻痹性脊柱侧凸一方面有脊柱畸形,伴发胸腔壁及其内容继发性畸形,另一方面有脊柱不稳定,但两者的发展不一定平行。
(4)肌病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凸由肌源性病变所引起,如肌营养不良,进行性肌萎缩等。因为两侧肌肉受累程度不一致,不能保持脊柱平衡而发病。
(5)脊柱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柱侧凸,常发生于胸椎及颈椎,受累范围可包括5~7个椎体。其特点是曲度大而范围小,比较固定,活动度差;有时在皮肤上可见有色素斑;偶可见在椎间孔附近能找到神经纤维瘤者;患者可有阳性神经纤维瘤病的家庭史。
(6)其它类型:除上述几种类型外,导致脊柱侧凸的因素尚有Marfan综合征、脊椎骨样骨瘤、慢性脓胸、腹膜后纤维化、胸廓改形术、代谢障碍及前庭功能失调等。
1954年,James首先将婴儿型脊柱侧凸作为一个独特的整体来认识,发现其自然病程存在两种情况,并据此分为两型:自限型和进展型。大量研究证实,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特点如下:
(1)一般男婴多见,通常侧弯凸向左侧。
(2)侧弯一般位于胸段和胸腰段。
(3)多数侧弯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展。
(4)自限性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占所有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85%。
(5)双胸弯易进展并发展为严重畸形,右侧胸弯的女性患者通常也预后不良,并且常常伴发畸形(扁头畸形、蝙蝠耳畸形、先天性斜颈以及进行性髋关节发育健康搜索不良等)。
脊柱侧凸不仅造成躯干的畸形,塌陷,疼痛等症状,使其劳动能力下降,不能参加正常工作,而且对患儿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还会导致残疾,患者终身生活质 量下降,同时也引起一些社会问题,如76%女性患者未婚等,并且发病较早或严重的脊柱侧凸会导致肺发育不良,肺不张,心肺功能不全和截瘫,使患者寿命低于 正常人,据统计,平均寿命为46.4岁。
幼儿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原则包括(1) 持续石膏、支具固定,晚期行脊柱融合。(2)术前牵引矫正侧弯,然后进行脊柱融合。(3)使用皮下器械固定,不做脊柱融合。如果RVAD大于20°,并且 临床检查发现侧弯不柔软,在证明是其它型侧弯之前应按进展型侧弯处理。通常情况下,一个熟练的矫形师能够为侧弯度数不大的幼儿制做合适的胸-腰-骶支具 (TLSO)或颈-胸-腰-骶支具(CTLSO)。如果支具很适合,能够阻止多数幼儿侧弯进一步发展,并且在骨骼生长的早期阶段得到明显改善。对于年龄较 小的幼儿,可以在全麻下进行一系列的石膏固定,直到年龄足够大时,可以使用合适的支具进行治疗。更换支具的间隔时间根据孩子的生长速度决定,通常需要2到 3个月更换一次。佩带支具要持续全时间佩戴,直到侧弯不再发展,保持稳定至少两年。此后,每天佩戴支具的时间可以逐渐缩短。McMaster报道22例幼 儿特发性脊柱侧凸平均佩戴支具时间超过6年。
如果侧弯很严重,或即使用支具治疗也仍在发展,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保持其稳定。从理论 上来讲,手术不仅能够阻止侧弯进展,而且允许胸椎和气管树发育。当必须进行脊柱融合时,就应该考虑进行仅包括结构性或原发侧弯的小范围前后路融合。前后路联合融合对预防“曲轴现象”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技术允许,应当考虑应用生长型棒技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