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良性反应性改变

良性反应性改变

  • 患病部位:全身,免疫系统
  • 所属科室:中医科,中医理疗科
  • 细分症状:生理性良性反应性改变、病理性良性反应性改变
  • 相关疾病:皮肤瘙痒症、皮肤念珠菌病、炎症后黑变病、无机碱皮肤损伤
  • 相关检查:皮肤弹性检查、皮肤癌检测、血常规检查、炎症检查
  • 相关药品:消风止痒颗粒、万金香气雾剂、玫芦消痤膏、重楼解毒酊
  • 相关症状:皮肤瘙痒、剧痒、皮肤色素加深、念珠菌感染

1良性反应性改变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良性反应性改变是指局部病变的性质为良性,没有发生恶变的倾向.多见于炎症的表现。炎症对机体的损伤的局部组织所呈现的反应称为炎症反应。血纤维溶解酶、激肽释放酶、球蛋白透性因子等蛋白酶,其本身并不能成为血管透性的作用物质。但可使激肽原变为激肽而发挥作用。然而上述这些物质作用于血管的那个部位以及作用机制多属不明。在组织学上可以看到发生急性炎症时出现的血管渗出反应和修复过程混杂在一起的反应。并可见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国内实验诊断学》 2010年 第5期

2良性反应性改变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炎症对机体的损伤的局部组织所呈现的反应称为良性反应性改变。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炎症以发红、肿胀、疼痛等为主要征候,即以血管系统的反应为主所构成的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液缓慢,血浆及中性白细胞等血液成分渗出到组织内,渗出主要是以静脉为中心,但象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的渗出仅仅用血管内外的压差和胶体渗透压的压差是不能予以说明的,这里能够增强血管透性的种种物质的作用受到重视。这种物质主要有:

  (1)组织胺、5-羟色胺等胺类物质可导致炎症刺激后所出现的即时反应。

  (2)以舒缓激肽(bradykinin)、赖氨酰舒缓激肽(kallidin)、甲硫氨酰-赖氨酰-舒缓激肽(methio-nyl-lysyl- bradykinin)为代表的多肽类。其共同的特征是可使血管透性亢进、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促进白细胞游走。舒缓激肽和赖氨酰舒缓激肽的结构已被确定。(3)血纤维溶解酶(plasmin)、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球蛋白透性因子(globulin-PF)等蛋白酶 (protease),其本身并不能成为血管透性的作用物质。但可使激肽原(kininoge)变为激肽(kinin)而发挥作用。然而上述这些物质作用于血管的那个部位以及作用机制多属不明。在组织学上可以看到发生急性炎症时出现的血管渗出反应和修复过程混杂在一起的反应。并可见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来源资料:《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5年 第1期

3良性反应性改变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早在公元一世纪,罗马著述家Corneliuscelsus就已提出,良性反应性改变主要表现为患病部位发红(rubor)、肿胀(tumor)、发热 (calor)和疼痛(clolor)等四大症候。直到十九世纪德国优秀病理学家Virchow才把局部功能障碍列为炎症的第五个症候。红、热是由于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所致。

  肿是由于局部炎症性充血、血液成分渗出引起。由于渗出物压迫和某些炎症介质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基于炎症的部位、性质和严重程度还将引起不同的功能障碍。

  炎症所引起的全身反应常包括发热和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发热在感染性炎症,特别是当病原体蔓延入血时常表现突出。在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时,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可达15000~20000/mm3,甚至更高,而且相对不成熟的杆状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增加,这就是临床上所谓的核左移。某些感染如病毒性疾病和伤寒等炎症还能出现末梢血白细胞计数降低。

来源资料:《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8年 第4期

4良性反应性改变症状检查

  皮肤弹性检查可以帮助良性反应性改变患者确诊病情。皮肤的液体含量(血液、淋巴液)、弹力纤维和肌纤维的特性及神经组织的紧张度是决定皮肤弹性高低的重要因素。营养良好,体况佳良,其皮肤均有一定的弹性临床上,把皮肤弹性减退作为判定脱水的指标之一。皮肤弹性差,皮肤弹性差就是细胞弹性萎缩,皮肤加速衰老等皮肤问题。试验阳性表示病人有中度以上的缺水存在。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高渗性缺水及等渗性缺水。放手后展平的时间越长,表示缺水程度越严重。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5年 第1期

5良性反应性改变治疗/预防

  在良性反应性改变的治疗过程中,以血管系统为中心的一系列局部反应局限并消除损伤因子,同时也促进受损组织的愈合。液体的渗出可稀释毒素,吞噬搬运坏死组织以利于再生和修复,使致病因子局限在炎症部位而不蔓延全身。因此,炎症是以防御为主的天然的局部反应,一般而论,是对机体有利的。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炎症反应,细菌感染就无法控制,损伤永远也不能愈合,对机体可以造成严重的危害。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炎症又是潜在有害的。炎症反应是一些疾病的发病基础,如严重的超敏反应炎症过于剧烈时可以威胁病人的生命。此外,特殊部位或器官所发生的炎症可造成严重后果,如脑或脑的炎症可压迫生命中枢,声带炎症阻塞喉部导致窒息,严重的心肌炎可以影响心脏功能,此时,应使用抗炎症药物遏制炎症反应。

来源资料:《国内医学创新》 2014年 第10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良性反应性改变症状描述
2良性反应性改变症状起因
3良性反应性改变症状诊断/鉴别
4良性反应性改变症状检查
5良性反应性改变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