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由于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增生等因素造成的体积增大。X线片上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膨隆,密度增高,关节周围肌肉脂肪层或脂肪垫影像消失。这种改变常是各种早期关节炎的共同征象,非特征性表现。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由于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增生等因素造成的体积增大。X线片上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膨隆,密度增高,关节周围肌肉脂肪层或脂肪垫影像消失。这种改变常是各种早期关节炎的共同征象,非特征性表现。软组织肿胀是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之一。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河北医学》 2007年 第1期
软组织包括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键、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和神经、血管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强力撞击、扭转、牵拉、压迫等各种原因导致损伤,造成肌体局部软组织内出血或(和)炎性反应渗出。都称为软组织损伤。各种创伤都伴有体表软组织肿胀。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当代医学》 2010年 第1期
1、软组织损伤系指人体运动系统皮肤以下骨骼之外的肌肉、韧带、筋膜、肌腱、滑膜、脂肪、关节囊等组织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不同情况的损伤。这些组织受到外来内在的不同致伤因素的作用,造成组织破坏和组织生理功能紊乱产生损伤。
2、软组织挫伤一般是受外来的机构应力的作用,当达到一定的强度而诱发损伤,产生症状的。一般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积累性损伤两大类。当软组织受到钝性或锐性暴力损伤时,可以引起局部软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其中包含有神经、血管和淋巴组织)的挫伤或(和)裂伤。
来源资料:《山东医药》 2006年 第12期
X线检查软组织肿胀的时候就是要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照片及透视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软组织肿胀的进一步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X线碘油造影、支气管造影、断层造影、血管造影及纵隔充气造影检查等。
1.详询受伤时间、原因和受伤情况,是否为挤压伤,伤后有无尿闭、尿少及血尿;曾接受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2.注意有无休克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有无挤压综合征(以肢体或躯干肿胀、肌红蛋白尿及高血钾等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3.详查受伤部位,注意创口的大小、形状、出血情况、受伤程度及范围,皮肤有无瘀斑、水疱,皮温有无改变,指(趾)端循环情况,肌肉有无缺血性坏死,伤肢是否肿胀、皮肤紧张和发硬、能否活动,有无感觉障碍。
4.严重创伤(包括挤压伤)或全身症状严重者,应每日查血、尿常规,记录尿量,必要时作血、尿生化检验(包括肌红蛋白)、心电图及肾功能等。
来源资料:《山东中医杂志》 2007年 第2期
软组织肿胀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建议较好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的活血舒筋膏膏药治疗. "膏药外敷治疗,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目地。
一、软组织肿胀的治疗:
尽量防止意外损伤发生.
1 .自我保健疗法适当休息,定时改变姿势。
2 .疼痛部位进行理疗,以及手法和力度适当的推拿、按摩。
3 .压痛点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
4 .疼痛明显影响工作和休息时,可服用非街体抗炎剂、局部外用肌松弛剂及地西洋之类镇静剂。
二、软组织肿胀的预防:
1、不要抽烟,喝酒,应该少吃甜食,油性和辣的食物。这些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
2、平时一定要多喝水,经常喝一些绿豆汤,菊花茶之类的,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要勤洗手,洗澡,保持衣服的干净,保持良好的心态。
4、保持皮肤干燥清爽,汗腺通畅,是防止机体发生化脓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5、尽量房间干净,不要有蚊子,昆虫之类的,避免玻璃、钉子割伤刺伤以及水火烫伤等,防止感染。
6、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一定要积极治疗,避免搔抓,不可任意挤压排脓,以免炎症扩散。
来源资料:《中医正骨》 2014年 第8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