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丹毒样外观

丹毒样外观

  • 患病部位:全身,皮肤
  • 所属科室:皮肤性病科,皮肤科
  • 细分症状:急性丹毒样外观、慢性丹毒样外观
  • 相关疾病:真菌过敏症、丹毒、皮肤丝虫病、丹毒丝菌病、钱币状湿疹
  • 相关检查:皮肤颜色检查、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真菌检查 、血常规检查
  • 相关药品:消风止痒颗粒、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 相关症状:皮肤湿毒、出血性丘疹、败血症、腹膜炎、丹毒、丘疹、瘙痒

1丹毒样外观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丹毒样外观为丹毒的临床表现。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江苏中医药》 2003年 第5期

2丹毒样外观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丹毒样外观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样外观的促发因素。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 第1期

3丹毒样外观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丹毒样外观应与湿疹相鉴别诊断,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陕西中医》 2015年 第2期

4丹毒样外观症状检查

  丹毒样外观可根据以下症状来检查,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 第4期

5丹毒样外观治疗/预防

  丹毒样外观的治疗原则为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还要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局部治疗可用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另外,嘱患者勿挖鼻。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医药导报》 2009年 第8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丹毒样外观症状描述
2丹毒样外观症状起因
3丹毒样外观症状诊断/鉴别
4丹毒样外观症状检查
5丹毒样外观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