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恶性贫血

恶性贫血

  • 别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患病部位:全身,血液血管
  • 所属科室:内科,血液科
  • 细分症状:遗传性恶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恶性贫血
  • 相关疾病: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巨幼细胞性贫血
  • 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体检检查、骨髓检查
  • 相关药品:血复生胶囊、盐酸羟钴胺注射液、注射用复方三维B、胃蛋白酶
  • 相关症状: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恶心、嗜睡、头晕 、食欲减退、乏力

1恶性贫血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恶性贫血又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我国比较少见,病因常由妊娠、哺乳、胃吸收不良、营养不良或口服叶酸拮抗药(具有拮抗二氢叶酸合成酶,使四氢叶酸合成发生障碍的药,如乙氨嘧啶、甲氨蝶呤)所致。恶性贫血起病缓慢。症状开始出现时患者大多已年逾40岁,30 岁以下者罕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胃肠道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常见症状有贫血,软弱无力,体重减轻但不消瘦。面色苍白,皮肤及巩膜常有轻度黄疸。体力活动时常见气急、心跳、头晕、耳鸣、脉搏加快。舌痛或烧灼感是恶性贫血患者常见的症状,知觉方面有感觉异常,最常见者有手足麻木、刺痛感,下肢较重,下肢震颤和位置感觉减低以至消失,大趾和示指被动动作的位置不能辨别。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恶性贫血

2恶性贫血症状起因

  恶性贫血的基本缺陷在于胃内因子分泌障碍。胃内因子产生于胃体和胃底,这是一种胃粘蛋白,有加速维生素B12在小肠粘膜吸收的作用。因此本病患者存在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产生维生素B12的相关临床表现。胃内因子缺乏的发病机制尚待阐明,可能与遗传或自身免疫因素有关。

  1、叶酸缺乏的病因常见的有:

  (1)摄入不足:偏食、婴儿喂养不当、食物烹调不当、慢性酒精中毒。

  (2)吸收不良: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盲襻综合征、指肪性腹泻等肠道疾病。

  (3)需要量增加,如生长期婴儿,妊娠期妇女。还有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溶血性贫血、感染等均可使需要量大大增加。

  (4)叶酸拮抗剂的应用,抗癫痫药物长期服用亦能遏制叶酸的吸收利用。

  2、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常见的有:

  (1)摄入不足或减少:维生素B12存在于动物的蛋白质中,肉类与内脏含量最为丰富,除嗜好素食者外,因摄入不足而致病者比较罕见。

  (2)吸收不良:内因子缺乏、小肠疾病、维生素B12拮抗药的应用等。

  (3)需要量增加。

来源资料:《国内罕少见病杂志》1996年第3期

3恶性贫血症状诊断/鉴别

  恶性贫血的诊断一般可根据临床特征、血象与骨髓象、胃液分析、维生素B12的疗效以及长期随诊而确定。血清维生素B12测定、放射性核素维生素B12吸收试验也有助诊断。

  恶性贫血的诊断依据:

  1.有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外周血呈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大多红细胞呈大卵圆形,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者>5%或有6叶者出现。

  3.骨髓呈现典型的巨型改变巨幼红细胞>10%,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亦有巨型改变。无其他病态造血表现。

  4.血清叶酸水平降低<6.81nmol/L、红细胞叶酸水平<227nmol/L、维生素B12水平降低<75pmol/L。

  恶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可以有血象全贫及大细胞贫血的表现,骨髓中可见到红系有巨幼型改变。鉴别主要靠MDS有典型病态造血,可波及巨核系及粒系细胞。患者细胞遗传学的改变亦可帮助鉴别。

  2.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有血象全贫但骨髓增生低下由骨髓涂片和活检病理检查可鉴别。

  3.溶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会有相对的叶酸缺乏,当叶酸缺乏性恶性贫血临床上出现黄疸及网织红细胞增高时,两者需加以鉴别。溶血性贫血的骨髓中不会出现典型的巨幼改变,黄疸及网织红细胞增高的程度较显著此外,溶血性贫血的特殊试验常可帮助证实。

  4.恶性贫血应与红血病相鉴别,后者用维生素B12治疗无效,且幼稚红细胞形态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在再发期病例常有溶血现象,应注意与其他类型溶血性贫血相区别。病人有食欲减退、胃游离盐酸缺乏,尚需与胃癌相区别,但须注意,恶性贫血可为胃癌的前期。

  5.恶性贫血有别于良性贫血,良性贫血是由于缺铁,使血红蛋白(血色素)合成减少,但红细胞不低。恶性贫血是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因子,使幼稚红细胞在发育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出现障碍,细胞的分裂受阻,形成畸形的巨幼红细胞,并伴有神经症状(神经炎、神经萎缩)。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恶性贫血

4恶性贫血症状检查

  恶性贫血的检查方法有血象检查、骨髓象检查、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测定、血清高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水平测定、内因子抗体测定、维生素B12吸收试验等,其中前几项为最基本检查项目。

  恶性贫血的检查项目:

  1、血象:属大细胞性贫血(MCW>100fl),可呈现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均可减少,但比贫血的程度为轻。血涂片中可见多数大卵圆形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有5叶或6叶以上的分叶。偶可见到巨大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骨髓象:呈代偿性增生活跃,以红系细胞最为显著。红系各阶段细胞均较正常大,胞质比胞核发育成熟(核质发育不平衡),核染色质呈分散的颗粒状浓缩。类似的形态改变亦可见于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以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更为明显。

  3、生化检查:血清胆红素可稍增高,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可下降。

  如怀疑恶性贫血,还应进行内因子抗体测定,如结果为阳性,还应做维生素B12吸收实验来证实。

来源资料:《吉林医学》1997年第5期

5恶性贫血治疗/预防

  恶性贫血的治疗要对因、对症治疗,对由营养不良、婴儿期、妊娠期的恶性贫血患者,可选用叶酸治疗,同时应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恰当的饮食习惯,预防恶性贫血的发生。

  恶性贫血的治疗措施:

  1.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对药物引发的贫血,合并应用甲酰四氢叶酸钙静滴治疗,1次1mg,1日1次。

  2.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3.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1)叶酸缺乏:叶酸缺乏者可口服叶酸,每日3次,每次5mg,对肠道吸收不良者也可肌内注射甲酰四氢叶酸钙3~6mg/D,直至贫血和病因被纠正。如不能明确是哪一种缺乏,也可以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应用。也有认为对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两者合用比单用叶酸效果为佳。补充治疗开始后一周网织红细胞升高达到高峰,2周内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正常,约4~6周贫血被纠正。

  (2)维生素B12缺乏:肌内注射维生素B12100μg1次/d(或200μg,隔天1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者需终生采用维持治疗,每月注射100μg1次。维生素B12缺乏伴有神经症状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有时需大剂量500~1000μg/(次·周)长时间(半年以上)的治疗对于单纯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不宜单用叶酸治疗否则会加重维生素B12的缺乏,特别是要警惕会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3)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补充治疗后:要警惕低血钾症的发生。因为在贫血恢复的过程中,大量血钾进入新生成的细胞内,会突然出现低钾血症,对老年患者和有心血管疾患、纳差者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钾盐。

  恶性贫血的预防:

  1.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2.不酗酒。

  3.血液透析,胃肠手术患者加强营养,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4.服用影响叶酸、维生素B12吸收利用的药物时应及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5.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6.孕妇应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蛋白质,妊娠后期可补充叶酸。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恶性贫血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恶性贫血症状描述
2恶性贫血症状起因
3恶性贫血症状诊断/鉴别
4恶性贫血症状检查
5恶性贫血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