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肤甲错又称“肌若鱼鳞”,乃形容皮肤粗糙、干燥、角化过度,故外观皮肤褐色,如鳞状,通常是体内有瘀血的一种外候。临床上常兼有身体羸瘦、巩膜呈青暗色等病状。亦见于烟酸缺乏病的皮炎等。多因淤血内结、肠痈脓滞,或温邪久留,阴液耗伤,津血不能荣润皮肤所致。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国内实用医药》 2014年 第21期
肌肤甲错表现为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因于血内结、肠痈脓滞,或温邪久留,阴液耗伤,津血不能荣润皮肤所致。由寒温不适,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血肉腐坏,化而为脓。中医记载症状有时表现为“小腹重而微强,抑之即痛,小便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其身皮皆甲错,腹皮急,如肿状。”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 第12期
肌肤甲错的诊断依据家族史、皮损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几方面。显性遗传性肌肤甲错表皮中度角化过度,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寻常型肌肤甲错变现为角化过度,颗粒层正常或稍厚,表皮松解角化过度鱼鳞病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或颗粒变性。
肌肤甲错的四大类型鉴别:
1、寻常型肌肤甲错:主要表现在四肢伸侧和躯干的燥性褐色菱形,或多角性鳞屑,上臂及大腿伸侧常有明显的毛囊角化性丘疹,掌趾受累,发病率很高,其角化性鳞屑是数层角质细胞不脱落堆积所致,多于出生后数月出现,5岁左右最重,青春期后症状可能减轻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治疗不当病情加重。
2、性连锁隐患性肌肤甲错:可于生后或婴儿发病,皮损鳞屑大而显著,呈黄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皮肤干燥粗糙,往往遍布全身,腋窝,及肘窝等部位亦可受累;腹部,背部尤重,如面部受累,则仅限于耳前及颜面侧面,一般不发生毛囊角化,掌趾处皮肤正常,皮损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有时反而增重。
3、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肌肤甲错又称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具有高畸变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少见,生后或生后数月,可有泛发性及局面限性损害,泛发性者出生时全身即有铠甲样厚层鳞甲,生后即脱落,出现泛发性潮红及鳞屑,剥除鳞屑呈现润面,红斑可逐渐消失,可再发生较厚疣状鳞屑,局面限性者仅在四肢屈侧及皱壁部可有较厚的鱼鳞状角质片。
4、板层状肌肤甲错: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生后全身即为一层广泛的人棉胶状的膜紧紧的包裹,多引起眼睑及唇外翻,数日后该膜脱落,皮肤呈广泛弥漫性潮红,上有灰白色或灰褐色多角形或菱形大片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往往对称性发于全身,以肢体屈侧,肘窝,腋窝和外阴等部较为明显,掌趾过度角化,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病程经过迟缓,可终生存在,至成年期红皮症可减轻,但鳞屑仍存在。
来源资料:《国内民间疗法》 2010年 第11期
肌肤甲错相,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除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外,伴有不同程度的鱼鳞病样损害,也是这些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症状各不相同的IAS,可能是基因多效性的一种表现
1、常规检查: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是否干燥、粗糙,或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是否如鱼鳞状或蛇皮状,皮肤有无皲裂、表皮是否僵硬等。
2、需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与皮肤科检查即可。
3、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是利用已知的抗体与细胞抗原特异性相结合的特性,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在抗体上的显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并借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镜进行观察,以达到对组织、细胞结构中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定位分析的目的。
来源资料:《家庭药师》 2011年 第9期
肌肤甲错目前无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增加角质层含水量和促进正常角化。全身治疗,可以试用维生素A,13-顺维甲酸,银屑灵或氨甲蝶呤。也可以局部可用增加角质层含水量,去除过度角化的物质,如鳞康等。感染可外用抗菌素软膏。中药治疗以祛屑生新,荣肌润肤,改善血液微循环系统,强化皮肤新陈代谢,调节人体自生免疫机能为主。
儿童的话要注意保持患儿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母乳喂养,乳母请注意加强营养,多吃瘦肉、鸡汤、鱼汤以及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多吃点蔬菜、水果类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肌肤甲错如在没有治愈前结婚,对下一代很有可能会遗传,只有治疗此病才能结婚,平时还要加强锻炼,对生活方面注意可多饮白开水,服用维生素A。针对遗传性鱼鳞病,会大大提高子代的遗传机率,可以结婚,但生育不宜。
来源资料:《中医药研究》 2002年 第4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