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

  • 患病部位:全身,淋巴
  • 所属科室:内科,呼吸内科
  • 细分症状:局部、全身感染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
  • 相关疾病:斑疹伤寒、淋巴病、小儿感冒、急性淋巴管炎
  • 相关检查:回归热螺旋体(BR)检查、 甲型肝炎抗体检查
  • 相关药品:氨苄西林胶囊、注射用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颗粒
  • 相关症状:发热伴寒战、血热、充血、发热伴出血、喉咙痛

1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指疾病引起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淋巴结肿大以及触摸疼痛。可能为局部感染所致。如全身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有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等。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建议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国内临床医生》2007年 第7期

2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症状,可能为局部感染所致。也有可能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又称发烧)。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年 第2期

3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所以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的鉴别诊断如下:

  (1)发热伴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急性溶血性疾病。

  (2)发热伴眼睛充血:常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等,类似兔眼表现。

  (3)发热伴出血:常见于重症感染和血液病。前者如重症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后者如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

来源资料:《临床儿科杂志》2006年 第5期

4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症状检查

  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等症状可作为诊断依据。可做以下检查:

  1、内分泌特殊检查:检查前注意:事前空腹12~14小时,且上一餐应清淡、不过饱,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影响。先测基础体温,以排除体温的影响(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升高13%左右)

  2、回归热螺旋体(BR):应在发热早期或无热期开始,但不要在接近发作的末期给治疗,因为有发生Jarisch-Herxheimer反应的危险(参见第164节梅毒中有关内容),这种反应有时在虱传回归热时有致死的危险。应配备好人员和设备以防该反应的发生。蜱传回归热时,在给首剂四环素或红霉素前2小时和服后2小时各服对乙酰氨基酚650mg,可减轻Jarisch-Herxheimer反应。

  3、甲型肝炎病毒抗原:甲型肝炎患者一般不进行病原学分离检查,微生物学检查以测定病毒抗原或抗体为主。

  4、甲型肝炎抗体:需要检测的人群:肝功能异常,呕吐,恶心,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者。

来源资料:《中华内科杂志》1997年 第9期

5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治疗/预防

 

  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应采用综合措施,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除保暖、供氧等外,应积极控制感染,针对不同病原予以抗生素治疗,适当限制液量,纠正酸中毒,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清除吸入物,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

  加强护理和监护,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适宜的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2.抗生素:

  新生儿出生后一旦发现呼吸增快即开始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肺炎以早期静脉给予抗生素为宜,原则上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耐酶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2)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可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治疗3天,再改用大剂量青霉素,疗程10~14天。

  (3)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或对一般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肠道杆菌肺炎可用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和氨苄西林

  (4)李斯特菌肺炎: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5)衣原体肺炎:优选红霉素,剂量为每天50mg/kg,共 2~3周。

  (6)厌氧菌感染:优选甲硝唑(灭滴灵)静脉滴注。

  (7)病毒性肺炎:可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唑)雾化吸入3~7天。单纯疱疹病毒可用阿糖腺苷或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静脉滴注。

  3.供氧:

  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可用持续正压呼吸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

  对于低氧血症,可因情况进行供氧,维持血氧在6.65~10.7kPa(50~80mmHg),不超过16.0kPa(120mmHg)。

  4.对症处理:

  根据具体病症进行对症处理,如烦躁、惊厥者及时进行镇静、止痉体温不升者应保温等。

  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要做好卫生宣教,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儿童要接种卡介苗。注意口腔卫生,早期治疗龋齿及切除有病变的扁桃体,在预防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来源资料:《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年 第8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症状描述
2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症状起因
3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症状诊断/鉴别
4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症状检查
5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