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黏膜损害

黏膜损害

  • 患病部位:全身,口腔、舌、肛门、眼
  • 所属科室:皮肤性病科,皮肤科
  • 细分症状:轻微性黏膜损害、严重性黏膜损害
  • 相关疾病:莱姆病性巩膜炎、黄色瘤、光泽苔藓、曲霉病、副球孢子菌病
  • 相关检查:胃粘膜活检检查、MRI检查、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检查
  • 相关药品:氟尿嘧啶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秋水仙碱片
  • 相关症状:红斑样皮疹、丘疹、疱疹、关节疼痛、心悸、食欲减退

1黏膜损害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黏膜损害是指发生于口腔、舌外阴和肛门部膜及眼结合膜等部位的损害,可与皮肤疾患及全身疾患伴发或独立存在,口腔部膜疾病范围广泛,实际上已涉及到口腔科、皮肤性病科、耳鼻喉科、内科等多种学科。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建议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2年 第2期

2黏膜损害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感染性疾病导致的黏膜损害,硬下措软下癌腹股沟肉芽肿、生殖器抱疹、念珠菌性龟头炎、阿米巴龟头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病、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尖锐湿疣、鹅口疮、淋菌性口炎、口角炎、口腔皮肤结核病、瘦疹性咽峡炎、口腔单纯性痢疹。放线菌病、麻风荡膜损害、坏疽性龟头炎、艾滋病舌部毛状或膜白斑。

  1、变态反应性疾病:接触性唇炎、固定性药疹、神经血管性水月中。

  2、物理性疾病:光化性唇炎。

  3、先天性疾病:度脂腺异位症。

  4、肿瘤:口腔颗粒细胞瘤、鲍文病、增殖性红斑浮房外paget病、血管瘤、淋巴管瘤、恶性黑色素瘤、前庭大腺囊肿、前庭大腺癌、平滑肌瘤、阴茎鳞癌。

  5、营养障碍性疾病:核黄素缺乏病、坏血病、烟酸缺乏病、维生素A缺乏病、肠病性肢端皮炎。

  6、病因不明的疾病:急性女阴溃疡、阴茎珍珠样丘疹病、女阴假性湿疣、糜烂性龟头炎、浆细胞性龟头炎、女阴白斑、硬萎、剥脱性唇炎、腺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复发性口疮。

  7、综合征:Reiter口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自塞综合征、面肿阴囊舌综合征。

  8、皮肤病和全身疾病有利膜表现的疾病:光泽苔薛、扁平苔薛、疥疮、多形性红斑、药疹、红斑狼疮、天疱疮。部膜及外生殖器疾病发病机理因病因复杂,症状又多种多样,很难统一叙述,本节在鉴别诊断中对具体每一个疾病阐述一些发病机理内容,并请参考病因分类。

来源资料:《新医学》 2008年 第3期

3黏膜损害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黏膜损害并非一个症状,是在一定发病部位的多种症状或体征,可以按发病部位来考虑疾病诊断,每个发病部位都有一组常见疾病,再结合损害性质确定诊断。另外新膜部位不如皮肤直观,应注意充分暴露病损,光线要充足,特别是口腔外阴及阴道内,还应注意其他部位有无皮损。另外,黏膜损害还需与以下症状相鉴别。

  1、黏膜出现出血点:黏膜出现出血点是因机体止血或凝血功障碍所引起,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

  2、皮肤黏膜紫斑: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也称之肌衄。

  3、皮肤黏膜苍白:常见于贫血,和大失血之后,表示血容量不足,血红蛋白减少所致。

来源资料:《国内循证儿科杂志》 2010年 第2期

4黏膜损害症状检查

  黏膜损害病因较复杂,表现也多种多样,深入了解病史有助于诊断,病史包括患者年龄、职业、性别、性接触史、全身疾病史等。而黏膜损害的实验室检查有多种,要结合病因考虑,如感染性疾病可借助细菌学检查,病毒性疾病可进行病毒培养鉴定,组织病理可为肿瘤提供诊断依据,性传播疾病也有多方面检查,如梅毒血清学试验,PCR检查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真菌学检查有助于真菌性疾病的诊断。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华内科杂志》 2003年 第12期

5黏膜损害治疗/预防

  中医治疗黏膜损害采用针灸的方法,艾灸足三里、梁门穴。另外,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表明,针灸可能通过下丘脑和某些胃肠激素及神经肽的影响。及时补充各种营养素。药离子导入疗法是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直流电将中药离子经皮肤或黏膜引入病变部位从而发挥作用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既能发挥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的优势,起到祛除病邪,恢复抗病能力的双向调节作用,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处的药物浓度,有利于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黏膜损害患者的预防方法如下:

  1、纠正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坚持饭后漱口或刷牙,保持外阴的清洁等。

  2、积极治疗牙病和其他阴道疾患。

  3、积极清除刺激因素,及时治疗局部感染及皮肤病;积极治疗糖尿病。

  4、增强体质,参加锻炼,多运动,提高免疫力。

  5、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能够起到对黏膜的保护作用。

  6、洁身自爱,讲究卫生。

来源资料:《实用医学杂志》 2005年 第9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黏膜损害症状描述
2黏膜损害症状起因
3黏膜损害症状诊断/鉴别
4黏膜损害症状检查
5黏膜损害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