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型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评定标准,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女性型肥胖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 第8期
女性型肥胖者多于男性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性脂肪细胞多于男性,相对而言,女性容纳脂肪的场所就大于男性,容易肥胖。雌激素与脂肪的合成代谢有关。如产妇和长期口服女性避孕药的妇女更易发胖,其主要原因是雌激素水平升高,从而促进了脂肪合成增加。女性的活动量一般较男性为少,其热量消耗较少,脂肪积累增多,从而易发生肥胖。女性基本都有妊娠生育的过程,传统的饮食习惯是,为了胎儿的健康而拼命进补与进食,这样易造成营养过剩,孕妇又不能过多活动和参加体育锻炼,使能量蓄积,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所以妊娠过程也是导致女性肥胖的重要因素。中老年女性肥胖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激素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大,对身体是否苗条的顾虑也少了,常饮食过量,天长日久皮下脂肪越积越厚,结果进入肥胖体型行列。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国内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年 第11期
对于女性型肥胖确定后可结合病史,体片及实验室资料等进行诊断,鉴别属体质性肥胖症,获得性肥胖症。如有高血压,向心性肥胖,紫纹,闭经等伴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偏高者,则应考虑为皮质醇增多症,代谢率偏低者宜进一步检查T3,T4及TSH等甲状腺功能试验。
(一)体质性肥胖症
自幼肥胖直至成年,有肥胖家族史,食欲良好,全身脂肪分布均匀,脂肪细胞呈增生肥大,限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较不敏感。无肥胖病因可查。
(二)获得性肥胖症
多于20-25岁起病,由于营养过度、活动量减少及遗传因素而肥胖,脂肪细胞肥大无增生,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肥效果较好,体重减轻后胰岛素的敏感性可恢复。
来源资料:《国内循证医学杂志》 2013年 第9期
女性型肥胖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除外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继发性肥胖症和对肥胖相关疾病的检查。通过皮质醇节律结合小剂量地塞米松遏制试验可以除外库欣综合征,而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MRI有助于发现由于下丘脑摄食中枢病变导致的肥胖症,除实验室检查方法还可以采取以下检查方法。
1、血脂检查: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测定。
2、血糖检查:包括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测定。
3、水代谢检查:抗利尿激素测定。
4、X线检查:蝶鞍是否扩大,骨质有无明显破坏。
来源资料:《国内乡村医药》 2008年 第8期
对于女性型肥胖的治疗可通过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中药治疗,采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生姜、连翘、桔梗、川芎、当归、白术、黑山栀、酒大黄、芒硝、石膏、黄苓、滑石、甘草、白芍等药物组成。用于腹部皮下脂肪丰满,即以脐部为中心的膨满型肥胖。通过发汗、利尿、泻下作用进行排泄、发散,同时又具有解毒、消炎作用。该方有遏制代谢的作用,尤适用于便秘且有高血压倾向的女性型肥胖者。针灸治疗,针灸可以使基础胃活动水平降低及餐后胃排空延迟。针刺能降低外周5-羟色胺水平,还可增强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脂肪代谢,产热增加,消耗积存的脂肪。
预防女性型肥胖可以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提倡适当体力活动以及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来改变生活方式,最终减少肥胖相关疾病,达到普遍性预防的目的。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多种食物包括五大类,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及水果类,纯热能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运动,持之以恒,不要只有三分钟热度。
来源资料:《社区卫生保健》 2006年 第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