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肌肉痉挛性疼痛

肌肉痉挛性疼痛

  • 别名:抽筋
  • 患病部位:全身,肌肉
  • 所属科室:外科,普外科
  • 细分症状:生理性肌肉痉挛性疼痛、病理性肌肉痉挛性疼痛
  • 相关疾病:肌肉痉挛、血友病、筋膜炎、纤维肌痛症、神经性肌强直
  • 相关检查:脑电图棘波检查、血生化及免疫学检查、病理反射检查
  • 相关药品: 十八味杜鹃丸、甲钴胺胶囊、苯丙氨酯片、弥诺、代芳
  • 相关症状:肌肉跳动、颈背部肌肉痉挛、剧烈疼痛、面部肌肉痉挛

1肌肉痉挛性疼痛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肌肉痉挛疼痛是由于肌肉痉挛所引起的疼痛,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或坚硬或隆起,剧烈疼痛,且一时不易缓解等。在体育活动中大量排汗使体内电解质丢失时,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运动时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在寒冷的环境中或局部肌肉疲劳或有微细损伤时,都可引起肌肉痉挛。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年 第5期

2肌肉痉挛性疼痛症状起因

  肌肉痉挛疼痛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在体育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

  1.体育活动中大量排汗使体内电解质丢失。这些电解质在人体内的浓度水平与肌肉神经的兴奋性有关,当丢失过多时肌肉兴奋性增高,肌肉易发生痉挛。这种情 况多见于天气炎热或进行长时间剧烈活动时。

  2.运动时,由于肌肉快速的连续收缩,放松的时间太短,导致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从而发生肌肉痉挛。

  3.在寒冷的环境中若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就进行体育活动,肌肉会受到寒冷的刺激而引起肌肉痉挛。

  4.局部肌肉疲劳或有微细损伤时,也可引起肌肉痉挛。肌肉发生痉挛时,局部肌肉坚硬或隆起,剧烈疼痛,且一时不易缓解。

来源资料:《中华创伤杂志》 2005年 第4期

3肌肉痉挛性疼痛症状诊断/鉴别

  当肌肉发生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或坚硬或隆起,肌肉痉挛性疼痛,且一时不易缓解等症状时,与其他的原因所引起的肌肉疼痛所相鉴别。

  1、行走后小腿肌肉痉挛:行走后,小腿痉挛也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多因行走或跑动时间过长,下肢肌肉过度劳累所致。

  2、 肌肉紧张性疼痛:肌肉紧张性疼痛是神经衰弱的一种临床表现。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3、颈背部肌肉痉挛:颈背部肌肉痉挛是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之一,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4、面部肌肉痉挛:面部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或偏侧面肌痉挛症,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面部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面部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部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部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部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部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5、 肌肉跳动:良性肌束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身体局部肌肉出现不自主的肌束颤动,即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肉跳”。

来源资料:《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 第10期

4肌肉痉挛性疼痛症状检查

  当经常发生肌肉痉挛性疼痛且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所了解到的客观材料为依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从中提出几种诊断之可能,然后进一步考虑做那些实检室检查来证实诊断。

  1.改良Ashworth分级法:改良Ashworth分级法是临床上评定痉挛的主要方法。手法检查是检查者根据受试者关节被动运动时所感受的阻力来进行分级评定。

  2. 生物力学评定方法:包括钟摆试验和等速装置评定方法。

  面肌痉挛的检查:

  要做一个脑MRI平扫+面神经3D-CISS扫描,看看有无肿瘤,其次面神经有无血管压迫。治疗无特殊办法,主要是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使血管和面神经分离开来。使面神经和核团受压解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来源资料:《基层医学论坛》 2010年 第27期

5肌肉痉挛性疼痛治疗/预防

  治疗肌肉痉挛性疼痛,在处理方法上,可分为两部份,一为急性期的处理,一为治本的处理。

  1、在急性期的处理:也就是肌肉痉挛性疼痛发生时的处理,患者需即刻休息,对肌肉痉挛性疼痛的部位轻轻按摩,并将肌肉痉挛性疼痛部位的肌肉轻轻拉长,因当你将肌肉拉长时,会使肌腱的张力增加,当张力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会将冲动传至大脑,大脑为了避免肌腱受伤会释放讯息放松抽筋的肌肉。拉长肌肉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拉伤肌肉造成二次伤 。短时间的肌肉抽筋经过处理后即可回到比赛场,但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仍很高。若肌肉抽筋的时间很长,则可使用热敷或冷敷的办法来减轻疼痛,或局部的喷洒或擦一些松筋止痛的药水或药膏也很有效。万一很容易再次发生抽筋,则需考虑肌肉是否过度疲劳、或脱水,前者则必须停止活动休息,后者则需补充水份和电解质。

  2、治本的处理:发生抽筋者必须先了解自己的一些〞历史〞,例如了解饮食的习惯、平日运动(工作)量对自己产生的压力量、肌肉痉挛性疼痛的部位、发生肌肉痉挛性疼痛时的天气状况等,摔角、自由车、或剑术选手所发生抽筋的原因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经常从事的运动种类也是找出肌肉痉挛性疼痛原因所须了解的项目。将所有的了解综合后,找出抽筋的原因,针对原因做预防改善,方能解决肌肉痉挛性疼痛的问题。若你经常性的发生抽筋,又找不出原因,那你则须小心处理,请教医生做彻底的检查,因肌肉痉挛性疼痛可能是一些血管疾病、糖尿并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预防肌肉痉挛性疼痛:

  1. 不在通风不良,或密闭的空间做长时间或激烈的运动。

  2. 长时间运动之前、中、后,皆须有足够的水份和电解质的补充。

  3. 在日常饮食中摄取足够的矿物质(如钙、镁)和电解质(如钾、钠)。矿物质的摄取可从牛奶、优格、绿色叶类蔬菜等食物中摄取,电解质可从香蕉、柳橙、芹菜、天然食物等或一些低糖的饮料中获得。

  4. 不穿太紧或太厚重的衣服从事运动或工作。

  5. 运动前检查保护性的贴扎、护套、鞋袜是否太紧。

  6. 运动前做充足的准备运动和伸展操。

  7. 冷天运动后须做适当的保温,如游泳后应立即将泳衣换起,穿上保暖的衣物。

  8. 以放松的心情从事运动或工作。

  9. 晚上睡觉时易抽筋者,在睡觉前需做一些伸展操,由其是易抽筋的部位的伸展。

  10. 不做过度的练习。

  11. 运动前对易抽筋的肌肉做适当的按摩。

  下面是腿抽筋发作前用于预防的 4点建议:

  1、穿舒服的鞋子。平足和其他身体构造的问题使一些人特别容易发生腿抽筋。合适的鞋是弥补的方法之一。

  2、拉松被褥。很多人睡觉时喜欢把被子捂得紧紧的。但是特别在仰卧的时候,被子可能压住足部,这样使腓肠肌和足底肌肉紧绷。紧绷的肌肉很容易发生痉挛。只要将被褥拉松一些就可以了。

  3、伸展肌肉。睡前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可有助于在第一时间预防抽筋。伸展方法和腿抽筋时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的方法相同。还可以将足前部置于楼梯踏步的第一阶,慢慢下压脚跟使脚跟位置低于阶梯位置。

  4、大量饮水。如果平时活动量大(包括散步、整理花园、做家务),需要补充液体以避免脱水,但是不要过量。大量液体能稀释血液中钠的浓度,这样可能导致各种问题,包括肌肉抽筋。应该饮用多少水取决于你的活动量和所食用的食物。因为口渴刺激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微弱,我们在年老后可能会忘记喝足量的水。一些人还担心因为喝水太多而上厕所次数增多,特别是晚上更不方便。

  预防和治疗低血钙引起的抽筋,主要方法有:膳食要选用含钙量高而又有益于营养平衡新鲜食品,如奶类,在临睡前喝一杯牛奶有明显疗效;吃些豆制品或是海带等也可以补充钙质; 在食品中适量添加骨钙粉、碳酸氢钙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酸钙片、钙素母、乳酸钙等含钙药物。与此同时,注意多吃一些含维生素D的食品。小腿肚抽筋通常是由于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引起的。造成钙流失的原因很多,而减肥是头号元凶。许多女性在减肥过程中拒绝一切与脂肪有关的食物。殊不知,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会把骨骼减弱了。另外,吸烟、喝酒、饮浓茶或咖啡都会造成钙流失。补充钙质千万不要迷信药物,运动的补钙效果比药物更有效。补钙最有效的运动方法是有氧运动配合力量运动。另外在饮食中增加奶制品的摄入也可轻松补钙。

  但是腿抽筋未必都是缺钙,中老年人腿抽筋很可能是患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来源资料:《基层医学论坛》 2010年 第27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肌肉痉挛性疼痛症状描述
2肌肉痉挛性疼痛症状起因
3肌肉痉挛性疼痛症状诊断/鉴别
4肌肉痉挛性疼痛症状检查
5肌肉痉挛性疼痛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