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颤动是指肌肉急促而频繁地振动。是健康正常人的肌肉应急反应.多由缺钙引起。常见于可拉明中毒,高钙血症肾病,神经性肌强直,神经梅毒,低血糖综合征等疾病中出现。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国内医师杂志》 2003年 第7期
健康正常人的肌肉颤动多由缺钙引起,肌肉急促而频繁地振动。由于有氮代谢产物的滞留、水与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肌肉颤动或抽搐。其他如劳累过度也会导致肌肉颤动,下面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介绍症状起因:
(1)儿童
当孩子出现下面一些症状时,就应诊断为缺钙: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阵发性腹痛、腹泻,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厌食、偏食;白天烦躁、坐立不安;智力发育迟、说话晚;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头发稀疏、健康状况不好,容易感冒等。
(2)青少年
青少年缺钙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抽筋,体育课成绩不佳;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过敏、易感冒等。
(3)青壮年
一般情况下,青壮年都有繁重的生活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使他们疏忽了身体上的一些不适,加之该年龄段缺钙又没有典型的症状,所以很容易掩盖病情。当有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过敏、易感冒等症状时,就应怀疑是否缺钙。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处于非常时期的妇女,缺钙现象较为普遍。不过,随着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此期缺钙的症状较为熟悉。当她们感觉到牙齿松动;四肢无力、经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关节疼、风湿疼;头晕,并罹患贫血、产前高血压综合征、水肿及乳汁分泌不足时,就应诊断为缺钙。
(5)老年人
成年以后,人体就慢慢进入了负钙平衡期,即钙质的吸收减少、排泄加大。老年人大多是因为钙的流失而造成缺钙现象。他们自我诊断的症状有老年性皮肤病痒;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来源资料:《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 第4期
肌肉纤维震颤:肌肉以每秒4次~6次的频率,连续而有节律的收缩与松弛称为肌肉震颤,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震颤可先从一侧上肢的远端开始,然后波及同侧下肢及对侧上肢,唇、舌、下颌及头部最后累及,情绪激动可使震颤加重,睡眠麻醉时完全停止。
意向性震颤:是指出现于随意运动时的震颤。其特点是在有目的运动中或将要达到目标时最为明显,常见于小脑及其传出通路病变时。意向性震颤可以不伴肌张力的减低,只在肢体运动时才出现。
肌束震颤:是肌肉静息时由一个或多个运动单位自发性放电导致肌肉颤动,呈短暂的单一收缩,见于各种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疾病及某些正常人。肌电图检查可见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肌肉纤维震颤的预防:
软坚散结的中药内服、外洗,配合针灸、按摩。
来源资料:《国内全科医学》 2010年 第22期
检查肌肉颤动尿常规检查可有镜下血尿,合并感染时,尿中可有白细胞或脓细胞。
影像学检查:①B超:显示肾盏憩室或肾积水的液性暗区,内有圆形回声光团。②KUB平片:可见肾区内圆形的、密度不均匀的“芝麻”样的阴影。如摄立位片,阴影变为半月形,并可见特征性的钙乳下沉形成的液平面,此为典型的肾钙乳表现。③IVU:可显示肾钙乳与集合系统的关系。憩室颈部梗阻时造影剂不能进入憩室内。④逆行造影:IVU显影不满意时可行逆行造影,偶可见到憩室与集合系统的通道。⑤CT检查:仰卧位及俯卧位的扫描片上可见到钙乳微粒形成的半月形阴影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
来源资料:《国内循证医学杂志》 2006年 第4期
治疗肌肉颤动,并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增进营养,细心护理和防止并发症。可以进行软坚散结的中药内服、外洗,配合针灸、按摩。
肌肉颤动的治疗较好是针对病因,但受其他因素特别是肾功能的影响。对肠钙吸收增加者需限钙摄入,如不成功可用糖皮质类固醇。大多数患者可限钙至每天约400mg。对类肉瘤患者,该浓度足够维持正常血钙。如不能纠正,糖皮质类固醇极为有效。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肠上皮,遏制其钙吸收,并干扰维生素D代谢。最初每天40mg泼尼松,然后减量至能维持正常血钙的最低量。皮质类固醇可能需7~10天才产生有益作用。类固醇无效可用氯喹或酮康唑(Ketoconazole)。患者尽可能多摄入钠,每天摄入钠不少于150mmol。在多摄入钠的同时使用速尿利尿(注意勿使用噻嗪类利尿药)。应用速尿可利用尿钙和尿钠廓清率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增加尿钙排泄。依地酸钙钠(EDTA)可螯合钙而增加尿钙排出。多饮水每天不少于3000ml,或扩容纠正脱水,联合利尿,使尿量达到100ml/h、2000ml/d以上,促进钙的排泄。
肌肉颤动的预防应从病因和诱因的防治开始,治疗肌肉颤动,控制诱发房颤的因素。注意作息规律,适当运动锻炼,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食贝类食物,可服用维生素B1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治疗。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 第28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