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皮肤粘连

皮肤粘连

  • 患病部位:全身,皮肤
  • 所属科室:皮肤性病科,化脓结痂、化脓结痂、囊性肿块、囊肿 皮肤科
  • 细分症状:全身皮肤粘连、局部皮肤粘连
  • 相关疾病:皮肤病、慢性乳腺炎、放线菌病
  • 相关检查:皮肤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
  • 相关药品:硫唑嘌呤片、甲氨蝶呤片、注射用甲氨蝶呤、注射用甲氨蝶呤
  • 相关症状:化脓结痂、化脓结痂、囊性肿块、囊肿

1皮肤粘连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皮肤粘连常见于皮肤囊肿。任何年龄均发生,以青年时期头面、臂、背部发病多见为一柔软或多个柔软或坚实的球状物,直径在1~3cm不等。粉瘤埋藏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基底可移动。皮表可见开口小孔 推动囊肿时,此处与皮肤粘连甚紧,并见略微凹陷而出现小坑即为直接通达皮肤表面的腺体所在导管开口。有的开口处塞着一个黑色粉刺样小栓可挤出白色蜡样物质。发病多年而无症状易继发感染,化脓破溃,有的奇臭难闻。文献报告有癌变,多数转变为基底细胞癌,少数变为鳞状细胞癌 癌变率约2.2%~4%。皮肤粘连常见于皮肤囊肿。任何年龄均发生,以青年时期头面、臂、背部发病多见为一柔软或多个柔软或坚实的球状物,直径在 1~3cm不等。粉瘤埋藏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基底可移动。皮表可见开口小孔 推动囊肿时,此处与皮肤粘连甚紧,并见略微凹陷而出现小坑即为直接通达皮肤表面的腺体所在导管开口。有的开口处塞着一个黑色粉刺样小栓可挤出白色蜡样物质。发病多年而无症状易继发感染,化脓破溃,有的奇臭难闻。文献报告有癌变,多数转变为基底细胞癌,少数变为鳞状细胞癌 癌变率约2.2%~4%。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国内普通外科杂志》 2011年 第6期

2皮肤粘连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青年时期多发 常由于皮肤外伤所致,有时发病与外伤间隔多年或者伤情稍微而难以回忆。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5年 第1期

3皮肤粘连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一、位于真皮内

  1.部液样囊肿

  多发生于40-50岁女性皮损好发于远端指关节背侧面,多单发。大小约3-15m呈半透明、光滑:柔软,为皮肤色囊肿腔为我液,其中散在有星状纤维母细胞。

  2.粟丘疹

  多见于女性任何年龄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多发生于大疤性表皮松解症,先天性外胚叶缺损,迟发性皮肤咔琳症皮肤磨削术后。原发性皮损好发于眼睑、颧部;继发性者好发于耳廓手背、前臂。大小为粟粒大质硬,挑破见白色皮脂样物。

  3.毛根鞘囊肿

  过去叫皮脂腺囊肿中年女性多见,好发于头部,与表皮囊肿不易区别后者常见于面、颈息干。本病囊壁为鳞状上皮组成,与毛囊峡部细胞相似。腔的内容为嗜伊红物质。

  4.多发性脂囊瘤

  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男女均可见。皮损好发于前胸中下部、及阴囊可单发或多发,呈正常皮色或黄色,直径数毫米至 1-2 cm质软,小者略硬。腔内容为油样或奶酪状。

  5.表皮囊肿

  较常见好发生于青年,儿童,老年少见直径在0.5-5cm,正常皮色,圆形有弹性,质略硬。囊壁为正常皮肤囊腔内充满角质。可单发或多发,常发生于头皮面部、颈及躯干。

  6.支气管源性与甲状腺舌骨导管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多见于胸骨切迹上方颈前或脚。生后不久发生、多单发损害较小,常伴有瘦管。二者表现相似其囊壁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组成,可见上皮细胞纤毛突人囊腔。

  7.阴茎中线囊肿

  为先天发育异常多见于青年人和儿童。皮损位于阴茎腹侧,尤其是龟头中线直径约数毫米。囊壁为假复层上皮,有些上皮细胞浆呈透明。

  8.发疹性衰毛囊肿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为毛囊性小的囊肿,大小为1-2mm。表面可有痴皮及脐窝常见于胸部、也可见于四肢相干、背部囊壁为鳞状上皮,囊腔为板层状角质及合毛。囊壁凹陷形成毛囊样结构。

  二、位于皮下组织

  1、皮样囊肿:生后即有多单发。皮损常位于眼周、面部腹背中线,体表各处均可发生。直径不超过2 cm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但与表皮囊肿不同。其囊腔内含有各种表皮附属器如毛发,含毛发的毛囊突人腔内。

  2、巧克力囊肿又叫“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就是说,这是子宫内膜“跑”到了卵巢组织内部,并和子宫同步出现周期性出血,这些陈旧血液,日积月累变成了巧克力样的颜色,故叫巧克力囊肿。

来源资料:《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 第18期

4皮肤粘连症状检查

  (1)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囊肿 系因外伤将表皮植入皮下而成。其囊肿壁为上皮结构,但基底细胞层为囊壁外层 角质层为囊壁内层并充满角质物于腔内。

  本病好发于头皮、颈部及臀、背部。单发或多发 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缓慢增大,质软硬而具囊性感 基底可移动,与皮肤常有粘连。皮肤表面没有似皮脂腺囊肿的开口小孔 无疼痛,如发生于受压部位时才有压迫性疼痛。可并继发感染 据记载有恶变的可能。

  (2)皮样囊肿:常为先天性病变 由于胚胎期上皮残留而发生,属错构瘤,是由于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所构成 除囊壁表皮细胞外,尚含汗腺、毛囊及皮脂腺等 腔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等粥样物及有毛发。

  多为局限性囊样肿物,幼儿及青年期发现,缓慢生长、体积不大 为柔软圆形或较硬的囊性肿块。位于皮下,与皮肤无粘连 而与基底组织粘连甚紧,不易推动,好发于眼眶周围 鼻根、枕部及口底,其次为四肢 胸背也见发病,长期生长的可发生癌变。

  (3)粉瘤:由皮脂腺囊管口闭塞或狭窄所引起皮脂瘀积形成 腔壁为上皮细胞构成,无角化象,囊外为纤维结缔组织 其内充满皮脂物逐渐分解为半流质状物质,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

  皮肤囊肿的检查:病理活检可确诊。

来源资料:《国内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年 第11期

5皮肤粘连治疗/预防

  1、如发现囊肿已经化脓,则应去医院作切开引流,待创口愈合后方可再作囊肿摘除手术。

  2、对囊肿不可用力挤压,以免人为刺激引起发炎,囊肿较大者可争取手术摘除。

  3、应特别注意对皮肤的护理,要讲究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更衣、勤剪指甲。

  4、如有继发感染,可作局部湿热敷,及时服用抗菌药物,待炎症消除或控制后再作囊肿摘除术。

来源资料:《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3年 第2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皮肤粘连症状描述
2皮肤粘连症状起因
3皮肤粘连症状诊断/鉴别
4皮肤粘连症状检查
5皮肤粘连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