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睾酮血症,即为高雄激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女性正常月经周期的卵泡期,血清睾酮浓度平均为0.43ng/ml,高限为0.68ng/ml,如超过0.7ng/ml(=2.44nmol/L),即为高睾酮血症。本症妇女血中雄激素含量过高、活性过强,典型症状有多毛、月经紊乱与不孕。少数高睾酮血症妇女由于特殊原因所致,如肾上腺与卵巢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柯兴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或药物引起。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国内药物与临床》 2002年 第5期
高睾酮血症病因复杂,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生殖系统发育及功能障碍。研究发现高睾酮血症由多种疾病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卵泡增生、肾上腺皮质增生等都是引起本症的常见疾病。血液循环中的雄激素主要有脱氢表雄酮硫酸盐、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睾酮及双氢睾酮等。高睾酮血症正是因这些疾病导致患者体内的睾酮分泌过高导致。
高睾酮血症的病因机制:
卵巢或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或是外周转化异常可造成本症。还有在甾体激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酶系统紊乱,如芳香化酶缺乏,雄烯二酮就不能转化为雌酮,睾酮也不能转化为雌二醇,致雄烯二酮,尤其是睾酮堆积过量。
60%的睾酮在血中与β球蛋白相结合,称睾酮-雌二醇结合球蛋白(TEBG),约38%(主要是雄烯二酮)与白蛋白结合,游离睾酮只占2%,但它有活性。如TEBG结合雌二醇增多,结合睾酮减少,则血液中游离睾酮增多。
此外,有报道发现,由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能刺激卵巢分泌大量的雄激素而成高睾酮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高雄激素血症最主要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雄激素均升高,或雄激素结合蛋白减少,游离雄激素增高,活性增强。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 第8期
高睾酮血症的诊断可通过患者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进行判断,高睾酮血症患者常伴有月经稀发,闭经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月经改变,不排卵、不孕等症状。有的患者出现男性化改变,如多毛、喉节增大、音调低沉。有的肥胖、有痤疮、乳房发育不良、子宫发育较差,卵巢增大,少数病例阴蒂肥大。血睾酮值>7.0ng/m1或>2.44nmol/L是诊断高睾酮血症的标准。
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高睾酮血症的诊断: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引起高睾酮血症比较常见的病因,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因为很少排卵或者不排卵,所以月经推迟)、高雄激素(肥胖、座疮及多毛等中的某些)及卵巢多囊样改变,如果符合上述三个症状中的两个的话,基本就符合多囊卵巢综合症。
(一)促性腺激素:约75%患者LH升高,FSH正常或降低,LH/FSH≥3。
(二)甾体激素
1、雄激素,包括睾酮、双氢睾酮、雄稀二酮和17酮类固醇升高。由于SHBG降低使游离态雄激素升高。
2、雌激素总量可达140pg/ml,雄二醇相当于卵泡早期水平约60pg/ml,性腺外雌酮生成增加使E1/E2≥1。
3、肾上腺DHEAS生成增加,血浆浓度≥3.3μg/ml,17羟孕酮也增高(正常<200ng/dL),然若≥800ng/dl应考虑为迟发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或11β羟化酶缺陷。若处200~800ng/dl者,应作ACTH试验(Cotrosyn0.25mg iv)注药后60分钟17羟孕酮升高者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三)催乳素(PRL):约25~40%患者≥25ng/ml。
(四)胰岛素(insulin);空腹胰岛素升高≥14mu/L,IGF-I升高(正常120mmol/L),血浆IGF-I结合蛋白质降低(正常<300ng/mL)。
(五)阿黑皮素元(proopiomelancortin,POMC)及其衍生物:β-促脂素、β-内啡肽和β-MSH升高,ACTH正常或升高。TSH和GH正常。
高睾酮血症的鉴别诊断:
一、卵巢卵泡膜细胞增生症:该症促性腺激素分泌正常,卵巢不增大,但卵泡膜细胞呈巢(岛)性增生,血浆雄激素升高明显,伴严重男性化。对氯?酚胺治疗不敏感。
二、肾上腺皮质亢进:为鉴别病变来源于卵巢或肾上腺皮质,可用ACTH兴奋试验。肌注ACTH 20mg,注射前、后分别测定24小时尿17—酮及17—羟类固醇排泄量。如注射后的排泄量明显增高,则证明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如注射前后排泄量无明显变化,则提示病变在卵巢。
三、卵巢男性化肿瘤:包括支持一间质细胞瘤、门细胞瘤、类脂细胞瘤、性母细胞瘤、肾上腺残迹瘤、黄体瘤、畸胎瘤和转移癌。以上除性母细胞瘤外,其他肿瘤多呈单侧生长实质性肿瘤,雄激素分泌呈自主性,男性化症候明显,并常伴有腹水及转移灶。
四、肾上腺疾病:包括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腺瘤和腺癌。后二者主要分泌雄烯二酮和DHEA,亦为自主性分泌,不受ACTH促进和地塞米松遏制。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陷者,有典型外阴-泌尿生殖窦畸形伴性器发育不良。
五、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和甲低。甲亢时T3、T4、SHBG增高,雄激素代谢清除率降低,使血浆睾酮升高致男性化和月经失调。甲低时,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增加致无排卵。
六、胰岛素拒抗综合征和黑色素棘皮瘤:为一种脂岛素受体缺陷性疾病(A/B型),可出现类似于PCOS症状体征。其显著特征是,高胰岛素血症和颈、腋部黑色素棘皮瘤。
七、高催乳素血症:闭经、溢乳、不孕、PRL和DHEAS升高,男性化症候不明显,卵巢正常。
八、遗传性多毛症:有家族史,仅单纯性多毛而无PCOS症状和体征。生育力正常。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 第8期
月经稀发、多毛、喉节增大、音调低沉、不孕等是高睾酮血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高睾酮血症患者应加强疾病的检查诊断,以便早日治疗。常用检查项目有产科B超检查、促卵泡激素(FSH)、睾酮值检查等等。
高睾酮血症的常规检查:
1.B超可测定卵巢大小与子宫大小的比值,卵巢大于宫体1/4以上者,可考虑为多囊卵巢。
2.克罗米芬治疗试验:连续服用克罗米芬3个周期,如有排卵多为多囊卵巢,如3周期均无排卵,则可考虑为卵泡膜增生。
3.腹后壁充气造影,可检查肾上腺的大小和形态,用以区别肾上腺皮质增生或功能亢进。
4.月经周期第9d以放射免疫或酶标法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和睾酮(T)等。LH高,LH/FSH比值高,T高。
高泌乳素血症引起高睾酮血症的检查:
1.垂体功能:FSH,LH降低,LH/FSH比值升高,PRL升高≥25ng/ml,一般认为<100ng/ml多为功能性,≥100mg /ml应注意排除PRL腺瘤,肿瘤越大PRL越高,如肿瘤直径d≤5mm,PRL为171±38ng/ml。d=5~10mm 206±29ng/ml。≥10mm485±158ng/ml,巨大腺瘤出血坏死时PRL可不升高, 需指出:目前临床所用PRL放射药箱仅测定小分子PRL(MW25000),而不能测定大/大大分子(MW5~100000)PRL,故某些临床症状明显而PRL正常者,不能排除所谓隐匿型高泌乳素血症(occult hyperprolactinemia),即大/大大分子高催乳素血症。
2.卵巢功能检查:E2,P降低,T升高。
3.甲状腺功能检查:HPRL合并甲低时TSH升高,T3,T4,PBI降低。
4.肾上腺功能检查:HPEL合并柯兴氏症和男性化症候时,T,△4dione,DHT,DHEA,17KS升高,血浆皮质醇升高。
5.胰腺功能检查:HPRL合并糖尿病,肢端肥大症时,应测定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和糖耐量试验。
来源资料:《广西中医药》 2004年 第4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高睾酮血症最主要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多囊卵巢综后征患者雄激素均升高,或雄激素结合蛋白减少,游离雄激素增高,活性增强。高睾酮血症可引起胎停育,造成患者孕育障碍,因而治疗高睾酮血症,首先要加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高睾酮血症的西医治疗:
高睾酮血症西医治疗分为药物和手术两种方式。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有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胰岛素拒抗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而采用的促进胰岛素敏感、降低胰岛素治疗,如二甲双胍类降糖药物。有针对血雄激素水平升高的遏制药物,如达英-35。有各种促排卵的药物和方案的应用,以及多种维生素的补充治疗。
高睾酮血症的中医治疗:
高睾酮血症属于中医学闭经、不孕、胎萎不长等范畴。肾阴虚是高睾酮血症的致病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
高睾酮血症的中医治疗应着眼于“血、阴、精”,补阴为主,亦善血生精,酌加助阳之品。如,方中当归补血活血,是妇科调经圣药。白芍、当归养血调经。熟地黄滋肾填精。山萸肉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脾阴。续断、菟丝子补肾助阳,取“阴得阳助,则泉源不竭”之义。紫河车乃血肉有情之品,善于补阳助阴,补益奇经,阴中养精。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滋肾阴药通过降低体内胰岛素和雄激素水平而促排卵,并有纠正神经内分泌—代谢失调、减肥的作用。而且滋阴中药可以使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受体蛋白合成减少,使其介导的GnRH作用减弱,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旺的功能相对遏制。
高睾酮血症的预防:
1、高睾酮血症的预防应加强原发病的预防。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父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父母早秃的家族遗传史。出生时低体重。阴毛8岁以前出现。体质量超重并伴多毛痤疮的女孩。青春期前肥胖女孩,生活因素。
2、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3、运动锻炼:痰湿体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等,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动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来源资料:《国内药物与临床》 2002年 第5期
一、卵巢男性化肿瘤:包括支持一间质细胞瘤、门细胞瘤、类脂细胞瘤、性母细胞瘤、肾上腺残迹瘤、黄体瘤、畸胎瘤和转移癌。以上除性母细胞瘤外,其他肿瘤多呈单侧生长实质性肿瘤,雄激素分泌呈自主性,男性化症候明显,并常伴有腹水及转移灶。
二、肾上腺疾病:包括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腺瘤和腺癌。后二者主要分泌雄烯二酮和DHEA,亦为自主性分泌,不受ACTH促进和地塞米松遏制。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陷者,有典型外阴-泌尿生殖窦畸形发育不良。
三、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和甲低。甲亢时T3、T4、SHBG增高,雄激素代谢清除率降低,使血浆睾酮升高致男性化和月经失调。甲低时,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增加致无排卵。
四、遗传性多毛症:有家族史,仅单纯性多毛而无PCOS症状和体征。生育力正常。
五、卵巢卵泡膜细胞增生症:该症促性腺激素分泌正常,卵巢不增大,但卵泡膜细胞呈巢(岛)性增生,血浆雄激素升高明显,伴严重男性化。对氯菧酚胺治疗不敏感。
六、胰岛素拒抗综合征和黑色素棘皮瘤:为一种脂岛素受体缺陷性疾病(A/B型),可出现类似于PCOS症状体征。其显著特征是,高胰岛素血症和颈、腋部黑色素棘皮瘤。
七、高催乳素血症:闭经、溢乳、不孕、PRL和DHEAS升高,男性化症候不明显,卵巢正常。
根据临床表现,尤其是月经稀发,闭经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加上某些男性化特征则应考虑有本症的可能。诊断依据是血睾酮的增高>0.7ng/ml或>2.44nmol/L。 其它,如B超、克罗米芬试验等辅助检查可协助诊断。
1.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 安体舒通能与雄激素,特别是双氢睾酮(DHT)在靶细胞上竞争受体,干扰正常双氢睾酮的形成,同时还可遏制一些酶的活性,干扰睾酮的生物合成。在月经周期第5~21d, 100mg/d,连续4~6周期,停药后LH及T能降至正常水平,而FSH、PRL与治疗前比无变化。副作用如多饮、多尿、疲倦、头痛等少而轻微,不需停药。
2.皮质类固醇激素 如泼尼松(Prednison)5mg,2/d;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0.5~0.75mg, 2/d,均连续服用3—6个月。皮质类固醇激素最大的作用是遏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使脱氢表雄酮(DHEA)、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雄烯二酮 (Δ4A)及睾酮(T)的分泌下降。故适用来源于肾上腺的高睾酮血症。单用本品排卵率≥50%;如与克罗米芬联合应用,排卵率可达80%~100%。
3.克罗米芬(Clomiphene) 可以阻断类固醇激素的异常代谢。经期第5d开始50~100mg,1/d,连续服用5d,促使卵泡发育成熟、排卵,并形成黄体。经期第8日起B超监测卵泡生长,优势卵泡最大直径达18mm时,一次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U,可更有效地协助促发排卵,并防止部分病人的黄体功能不全。
4.尿促性腺激素 可提高芳香化酶的活性,促使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睾酮转化为雌二醇。常用的为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经期第5天开始,每日肌注1~2支(150~300U),至优势卵泡最大直径达18mm时,停用HMG,另肌注HCG 5000U,激发排卵。特纯促卵泡成熟激素(Metrodin)仅含FSH,更为适用,经期第5天开始,每日一次肌注75U,至经期第8日开始,B超监测卵泡生长,优势卵泡最大直经达18mm时,停注Metrodin,另一次肌注HCG 5000U,促发排卵。
5.芍药甘草汤 可以降低T值,使T转化为E2,增加FSH/LH比值,使TEBG浓度上升,每日一次服芍药甘草的混合粉剂7.5g。以白芍、甘草各12g煎水代茶饮,每日一剂,连续用3~4月,效果相同。芍药甘草汤与克罗米芬或泼尼松联合应用,可提高排卵率与受孕率。
6.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林至君用上述人工周期疗法治疗27例,治疗后半年内妊娠15例,3年内妊娠24例。
7.中医辨证论治 樊友平将高睾酮血症辨证分为肾虚精亏,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肝郁化火4型,分别给予归肾汤、血府逐瘀汤、苍附导痰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45例,结果排卵率达88.9%,受孕率达71.1%。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