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症为大汗淋漓、手足厥冷、目合口开、手撒尿遗、脉微细欲绝等症状。临床上把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或精液大泄等精气急骤耗损导致阴阳离决者,称为暴脱,部分休克属此范围。若久病无气虚弱,精气逐渐消亡所引起的,则称为虚脱,心、肺、肝、肾等的功能衰竭基本上属此范围。《灵枢》云∶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中风辨证分型之一,即实者为闭证,虚者为脱症。
来源地址:http://www.39kf.com/cooperate/cmdic/t/2006-01-12-154161.shtml
脱症的发病原因:
脱症由产后血晕引起。厥多因邪所致,病性偏实,以昏厥为主症,脱之病因病性为脏气衰绝,精血亡脱,以面白、气微、脉绝等为主要表现。厥病与脱病可以兼并存在,厥、脱且为辨证基本内容之一。注意查一下血尿,看看肝肾心肺的问题有无问题。
脱症的发病机理:
今详斯症,总由阴阳枢纽不固。如上脱者,喘促不续,汗多亡阳,神气乱,魂魄离,即脱阳也;下脱者,血崩不止,大下亡阴,交合频,精大泄,即脱阴也;上下俱脱者,类中眩仆,鼻声鼾,绝汗出,遗尿失禁,即阴阳俱脱也。更有内闭外脱者,痉厥神昏,产后血晕等症是也。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脱症
脱症的诊断依据:
脱症病证名。阴阳气血津液严重耗损的综合征。症见大汗淋漓、手足厥冷、目合口开、手撒尿遗、脉微细欲绝等。临床上把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或精液大泄等精气急骤耗损导致阴阳离决者,称为暴脱,部分休克属此范围。
脱症需要与以下症状进行鉴别:
1、产后极度虚弱: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又称“席汉氏病”)系由垂体或下丘脑的多种病损累及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而成。本病多见于女性,多与产后出血所致垂体缺血性坏死有关。主要症状为产后极度虚弱。
2、以头昏为主的眩晕: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3、晕眩: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脱症
脱症的检查要点:
脱症,面色苍白,恶露很多,晕时口开,手撒肢冷,舌淡无苔 ,脉大而虚或微细欲绝,甚则出现冷汗淋沥,神志昏迷,口唇、肢端青紫和休克等症状。
脱症的检查方法:
1、动态心电图检查: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又称Holter监测。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
2、血常规检查: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脱症
脱症的治疗方法:
在未脱之先,审其元阳欲绝者,于回阳剂中兼引阴,参附姜用童便煎。
1、真阴欲绝者,于摄阴剂中兼固阳,参地萸、五味、山药、远志、炙草、菟丝饼。
2、其心神浮越,起卧不安者,招集溃散之阳。龙蛎救逆汤去桂、姜、蜀漆,加参、附、枣仁、茯神。
3、脉微垂绝,气短汗出者,收拾虚耗之阴。生脉散,或人参饮子。
4、血脱者益气,吐衄不止,独参汤加参三七、童便。
5、精脱者填营,纵欲走阳,人参(三两)、附子(一钱)、黄(三两)、熟地麦冬(各一两)、五味子(一钱)。
6、津脱者实卫,大汗亡阳,参麦地(各一两)、枣仁(五钱)、五味(三钱)、当归(五钱)、甘草(一钱)。
7、液脱者滋阴,血枯成痿,加减四斤丸(熟地、五味、苁蓉、牛膝、木瓜、天麻、鹿茸、菟丝子)。
脱症的预防措施:
1、凡见阴气上腾诸症,不必延至脱时,而始用回阳,务见机于早,即以回阳镇纳诸方投之,万不致酿成脱症之候矣。
2、凡见阳气下趋诸症,不必定要见以上病情,而始用逆挽,务审机于先,即以逆挽益气之法救之,自可免脱症之祸矣。
3、只要见阴气上腾症状,即须早用回阳;只要见阳气下趋症状,即须早用逆挽益气,始可免脱症之祸。
来源地址: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leizhengzhicai/592-14-13.html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