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属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严重阶段或类型。其临床特征呼吸频速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X线呈现弥漫性肺泡浸润。 ARDS曾有许多名称,如休克肺、弥漫性肺泡损伤、创伤性湿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其临床特征呼吸频速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X线呈现弥漫性肺泡浸润。本症与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颇为相似,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为示区别,1972年Ashbauth提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的命名。现在注意到本征亦发生于儿童,故欧美学者协同讨论达成共识,以急性(acute)代替成人(adult),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缩写仍是ARDS。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 第2期
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各异,但是病理生理和临床过程基本上并不依赖于特定病因,共同基础是是肺泡-毛细血管的急性损伤,肺损伤可以是直接的,如胃酸或毒气的吸入,胸啊创伤等导致内皮或上细胞物理化学性损伤,而更多见的则是间接性肺损伤,虽然肺损伤的机制迄今未完全阐明,但已经确认它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一部分,在肺泡毛细血管水平由细胞和体液介导的急性炎症反应,涉及两个主要过程即炎症细胞的迁移与聚集,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它们相辅相成,作用于肺泡毛细血管膜的特定成分,从而导致通透性增高。
休克:
创伤者由于大量失血造成的低血容量,可致心输出量降低,同时也造成肺血流量减少,由于肺血容量的减少和源源不断地接受体循环而来的微型栓子,可堵塞肺血管床,致阻碍气体交换的进行,破坏的血细胞和组织分解产物引起的支气管和肺小血管收缩,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肺间质充血,水肿,使呼吸阻力加大,因而在持久性休克的基础上,加上其他因素,如大量输液,输血等,即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
脂肪栓塞:
脂肪栓塞是多发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大的脂肪滴可阻塞肺小动脉并使之扩张,小脂肪滴可弥散于很多微小血管,造成广泛性微循环栓塞,同时中性脂肪在脂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它造成的化学性炎性反应,可导致肺水肿和肺出血,临床上表现有低氧血症,是肺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
输液过多:
在严重创伤者中,由于应激反应,水和盐潴留的反应时间较为持久,常超过72h,因此,伤后大量输液可使几升水潴留在体内,扩大了细胞外液量,同时大量电解质溶液还可稀释血浆蛋白,降低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促使肺水肿加重,此外,如果肺脏本身又直接受到各种不同原因的损害,例如挫伤,误吸,休克或脓毒症等,则较正常肺脏更易潴留水分,因此,即使是轻微的输液过量,也易造成肺水肿,所以,输液过量在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诸多因素中,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作者研究狗发生肺水肿时的四肢,小肠和肺毛细血管静水压的差别,发现四肢毛细血管压为16mmHg,小肠毛细血管压为15.4mmHg时,才发生水肿;而肺毛细血管压为7.6mmHg时,即发生肺水肿。
感染:
化脓性感染可使细菌毒素或细胞破溃产物进入肺循环,在内毒素作用下,体内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胺,组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等,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感染还可以转移至肺部,从而并发肺功能衰竭,在休克,多发性创伤和大量输液等因素,则容易使病人发生脓毒症。
颅脑创伤:
严重颅脑创伤常并发肺水肿,这是因为脑创伤可以激发强烈的交感神经冲动,导致显著的末梢血管收缩,随即迅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若预先应用α肾上腺素能阻滞药,可防止此种损害,最近发现创伤后肺水肿的积液内蛋白质含量很高,故除高压性水肿外,还可能有通透性水肿因素的存在。
误吸:
误吸作为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因之一,近来受到重视,误吸大量的酸性胃内容物是非常严重的情况,小量pH低于2.5的酸性分泌物,也能造成严重后果,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部感染,从而导致呼吸衰竭。
氧中毒:
呼吸衰竭时,常用高浓度氧治疗,但长期使用反而造成肺损害,决定氧中毒的主要因素是吸入氧的压力和吸氧时间,吸入氧压力愈大,时间愈长,氧对机体的可能损害就愈大,肺氧中毒时,支气管的纤毛运动可受到明显抑制,100%氧吸入6h,即可产生无症状的急性支气管炎,Sevitt通过大量尸检所见,认为透明膜和增生性肺炎为人肺氧中毒的特征,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通气-灌流比例失调,大量血液流过肺的水肿,不张,突变和纤维变的区域,致使肺内生理分流显著增多,形成静脉血掺杂增加,于是产生持续性的低氧血症,晚期则有气体弥散障碍,二氧化碳排出受阻,此时即使吸入高浓度氧,并不能提高动脉氧分压,只能加重对肺的毒性损害,实验中可见动物常死于严重缺氧性心跳停搏。
来源资料:《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 第4期
至今由于缺乏特异的检测指标,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凡有可能引起ARDS的各种基础疾病或诱因,一旦出现呼吸改变或血气异常,均应警惕有本征发生的 可能,建立诊断综合临床,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必要的动态随访观察,并排除类似表现的其他疾病,为疾病统计和科研需要,必须依据确定的诊断标准,历年来曾有 各家提出的各种诊断标准,差别甚大,欧美学者在1992年分别在美国和欧洲的学术会议上商讨,1992年同提出,并在1994年各种杂志发表的关于ALI 和ARDS定义和诊断标准,最近在我国被广泛介绍和推荐。
心源性肺水肿(左心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具有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因而必须与由于静水压增加等因素所引起的心源性肺水肿鉴别,心源性肺水肿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引起的左侧心力衰竭以及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左心房衰竭,它们都有心脏病史和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结合胸部X线和心电图检查,诊断一般不难,心导管肺毛细血管楔压(Paw)在左心衰竭时上升(Paw>2.4kPa),对诊断更有意义。
急性肺栓塞多见于手术后或长期卧床者,血栓来自下肢深部静脉或盆腔静脉,本病起病突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发绀,PaO2下降等表现,与ARDS不易鉴别,血乳酸脱氢酶上升,心电图异常(典型者SQT改变),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改变对诊断肺栓塞有较大意义,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意义更大。
严重肺炎肺部严重感染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粟粒性肺结核等可引起ARDS,然而也有一些重度肺炎患者(特别如军团菌肺炎)具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类似ARDS临床表现,但并未发生ARDS,它们大多肺实质有大片浸润性炎症阴影,感染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核左移)明显,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可获治愈。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部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呈亚急性发展,有Ⅱ型呼吸衰竭表现,尤其在合并肺部感染加重时,可能与ARDS相混淆,本病胸部听诊有Velcro啰音,胸部X线检查呈网状,结节状阴影或伴有蜂窝状改变,病程发展较ARDS相对缓慢,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障碍等可作鉴别。
来源资料:《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 第7期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用于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取灌洗液作中性细胞计数及其他炎症介质标志物检查,对判断病情可能有帮助,但尚需临床观察,亦可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取下呼吸道分泌物作病原菌检查,避免标本受上呼吸道寄殖菌污染。
1、肺量计测定:肺容量和肺活量,残气,功能残气均减少,呼吸死腔增加,若死腔量/潮气量(VD/VT)>0.6,提示需机械通气。
2、肺顺应性测定:在床旁测定的常为胸肺总顺应性,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患者,可按下述公式计算动态顺应性(Cdyn)顺应性检测不仅对诊断,判断疗效,而且对监测有无气胸或肺不张等合并症均有实用价值。
3、动脉血气分析:PaO2降低:是ARDS诊断和监测的常用指标,根据动脉血氧分析可以计算出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静动脉血分流(Qs/Qt),呼吸指数(PA-aO2/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派生指标,对诊断和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十分有帮助,如Qs/Qt增被提倡用于病情分级,以高于15%,25%和35%分别划分为轻,中,重不同严重程度,呼吸指数参照范围0.1~0.37,>1表明氧合功能明显减退,>2常需机械通气,氧合指数参照范围为53.2~66.7kPa(400~500mmHg),ARDS时降至26.7kPa(20mmHg), 呼吸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降低(≤60mmHg或8.0kPa);动脉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或≤200mmHg,早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或偏低,及呼吸性碱中毒症;后期则出现PaCO2增高及呼吸性酸中毒,或合并代谢性和(或)呼吸性酸中毒,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于吸纯氧15min后仍>26.6kPa(200mmHg),肺分流量达10%。
肺水肿液蛋白质测定ARDS时,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间质或肺泡,使水肿液蛋白质含量与血浆蛋白含量之比增加,若比值>0.7,考虑ARDS,<0.5为心源性肺水肿。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ACMP)测定 应用双核素体内标记技术,以113铟(113In)自体标记转铁蛋白,用以测定肺的蛋白质积聚量,同时以99m锝(99mTc)自体标记红细胞,校正胸内血流分布的影响,分别算出113铟,99m锝的肺心放射计数比值,观察2小时的变化得出血浆蛋白积聚指数,健康人参考值为0.138×10-3/min。
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通入四腔漂浮导管,可同时测定并计算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循环阻力(PVR),PVO2,CVO2,Qs/Qt及热稀法测定心输出量(CO)等,不仅对诊断,鉴别诊断有价值,而且对机械通气治疗,特别是PEEP对循环功能影响,亦为重要的监测指标,ARDS患者平均脉动脉压增高>2.67kPa,肺动脉压与肺毛细血管楔压差(PAP-PCWP)增加(>0.67kPa),PCWP一般<1.18kPa(12cmH2O),若>1.57kPa(16cmH2O),则为急性左心衰竭,可排除ARDS。
来源资料:《浙江创伤外科》 2002年 第3期
对高危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加强监护,一但发现呼吸频速,PaO2降低等肺损伤表现,在治疗原发开门见山时,应早期给予呼吸支持和其它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防止ARDS进一步发展和重要脏器损伤。
ARDS的预后除与抢救措施是否得当有关外,常与患者原发病,并发症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有关,如严重感染所致的败血症得不到控制,则预后极差,骨髓移植并发ARDS死亡率几乎100%,若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预后极差,且与受累器官的数目和速度有关,如3个脏器功能衰竭持续1周以上,病死率可高达98%,经积极治疗后,若持续肺血管阻力增加,示预后不良,脂肪栓塞引起的ARDS,经积极处理,机械通气治疗可获得90%存活,刺激性气体气体所致的急性肺水肿和ARDS,一般脱离现场,治疗及时,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另ARDS患者若经PEEP0.98(10cmH2O)治疗后,PaO2明显上升,预后较好,ARDS能迅速得到缓解的病人,大部分能恢复正常,在40%肺功能异常的ARDS恢复者中,20%示阻塞性通气损害,30%弥散量降低,25%运动时PaO2下降。
一旦出现ARDS,预后较为严重,处理也复杂和困难,重要在于预防及早期治疗,ARDS通常作为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很难看到单纯的ARDS而同时病人不合并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实际上大多数的ARDS患者为肺外器官功能不全或创伤,感染等所造成,随后引起肺本身发生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肺发生感染,再反过来加重ARDS病情,因此将ARDS作为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一部分给予处理,是ARDS治疗成功的基本概念。
一般治疗ARDS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应及时补充热量和高蛋白、高脂肪营养物质。应尽早给予强有力的营养支持,鼻饲或静脉补给。应将病人放在半坐位,在氧气充足、 湿化的床罩内,做肋间神经封闭以控制胸痛,促使病人咳嗽;应考虑做鼻气管吸痰,经支气管镜吸引及气管切开吸痰。
控制静脉输液量一般应适当控制液体量,降低肺血管内静水压限制液体输入,在保证血容量、稳定血压前提下,要求出入液量轻度负平衡(-500~-1000ml/d)。在内 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时,胶体可渗至间质内,加重肺水肿,故在ARDS的早期血清蛋白浓度正常时不宜给胶体液。使肺小动脉楔压(PAWP)维持在 1.37~1.57kPa(14~16cmH2O)。一般输液量控制在1ml/(kg•h)。
激素治疗ARDS是通过激素的综合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肺间质水肿和透明膜的形成所致的弥散障碍。同时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 质的生成,降低表面张力,减少肺泡萎陷所致的肺内分流。
来源资料:《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 第4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