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无汗即身体自觉烦热,但是皮肤表面无汗。干热无汗患者全身皮肤或某一部位终年无明显汗液。全身性无汗的患者常感全身不适,极度疲劳,在运动时最明显。在天热季节中,体温往往升高,心率加快,全身皮肤潮红,甚至出现虚脱、中暑等症状。局限性皮肤干燥、粗糙,或在某些皮肤病皮损上出现,一般症状轻微。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人民军医》 2002年 第6期
干热无汗多因疾病引起,引起无汗症的原因可包括汗腺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其他疾患也可引起无汗。在种类上包括神经性干热无汗、汗腺功能障碍性干热无汗、特发性干热无汗等。
干热无汗的不同病因:
神经性干热无汗:由激活汗腺的神经通路功能障碍所致。
汗腺功能障碍性干热无汗:见于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病人汗腺发育不全导致泛发性无汗症,且合并皮脂腺、毛发、指甲各方面的发育不全或残缺。
特发性干热无汗: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不完善,生后数周内无汗;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肿瘤、尿毒症、肝硬化、内分泌疾病(如Addison病、糖尿病等)以及罕见的遗传病(如Fabry病、Franceschetti-Jatassohn综合征等)均可出现无汗症,辐射热和石膏管型的压迫也可引起暂时性无汗。
此外,排汗多少和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性都有关系,我们不要盲目紧张。有些排汗少的人认为自己很多时候不排汗,其实不然,我们的排汗系统还存在着不明显排汗,汗液也可以通过毛细血管扩张进行排汗,这样的排汗一般不容易被发现。排汗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要因人而异,排汗的多和少并不代表体质的强和弱。
来源资料:《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年 第7期
干热无汗需要根据患者症状与病史才能诊断,干热无汗患者在应当出汗时而不出汗。常因邪闭、表实、津血不足等因所致。伤寒无汗,如太阳表实证,内寒外束,头痛发热,恶风,无汗而喘。在盛夏当出汗而无汗者即为干热无汗。
干热无汗的鉴别诊断:
(一)全身性无汗症
1.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 病人除汗管发育不良外、常合并皮脂腺、毛发、指甲等发育不全或缺损。
2.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有干燥综合征,尿崩症,慢性肾炎,部液性水肿,糖尿病。
(二)局限性无汗症
1.皮肤科疾病 有鱼鳞病,硬皮病,麻风,放射性皮炎,维生素甲缺乏症。
2.神经系统性疾病 如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症,脊髓空洞症。
来源资料:《中医学报》 2014年 第B12期
干热无汗患者需要检查肾功能及尿常规,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及肾脏疾病引起的下肢水肿,排除诱发疾病。具体的检查项目有临床皮肤检查、临床病理学检查、交感神经功能检查等。
临床皮肤检查:患者全身皮肤或某一部位终年无明显汗液。局限性皮肤干燥、粗糙,或在某些皮肤病皮损上出现,一般症状轻微。
临床病理学检查:标本活检为发现皮脂腺样组织,也无汗腺导管,或者可见大量的油滴样物堵塞汗腺导管,基底部肿胀明显。
其他检查:交感神经功能检查。
来源资料:《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年 第9期
气阴两虚有影响引起的干热无汗,可用六味地黄丸,玉屏风颗粒治疗有一定帮助。干热无汗患者应先检查后确定治疗比较合理,做到对症、对因治疗,积极治疗引起无汗症的各种原发病。
干热无汗的治疗方法:
1.口服或注射毛果芸香碱,可以刺激汗腺的分泌。可内服维生素A和甲状腺粉(片)。
2.对全身性无汗引起体温升高的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局限性无汗症引起的皮肤干燥、粗糙可搽一些无刺激软膏,以润泽保护皮肤。夏天可人工湿润皮肤,帮助调节体温。
3.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所引起的干热无汗患者,目前没有治疗方法。
干热无汗的中医治疗:
1.辛温:麻黄汤中配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发热恶风虚汗出,调和营卫解肌功,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草与芎,汗本于阴芩地妙,三阳解表一方通,香苏散内草陈皮,疏风散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小青龙汤治水饮,发汗解表顾伤阴,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止嗽散用桔甘前,紫菀百部荆陈研,诸般咳嗽凭加减,止咳化痰肺气宣,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2.辛凉: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中桔梗翘,芦根杏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仲景麻杏甘膏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节庵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芷枣姜,羌膏解表清热良,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阳明发热兼头痛,下痢生斑痘疹康。
3.扶正解表: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甘葛木香桔梗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干热无汗的预防:
先天性干热无汗无有效预防方法,后天性干热无汗患者的预防要从生活细节入手,保障充足的水份调养,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较好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建议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来源资料:《国内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1年 第5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