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完全断裂:外力引起肌肉断裂称肌肉断裂,肌腱起止点断裂称肌腱断裂。长期反复轻伤或磨损,日久引起肌腱断裂,称肌腱自发性断裂。肌肉过度疲劳或急性期治疗不当,不良姿势和畸形引起肌肉平衡失调称慢性肌肉劳损。肌肉肌腱损害常见的有颈肌扭伤、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冈上肌腱断裂、肱二头肌腱断裂、股四头肌腱断裂以及跟腱断裂。一般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减弱或丧失。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3年 第1期
肌肉完全断裂的病因:直接暴力造成的肌肉或肌腹移行部完全断裂或部分断裂,谓之肌肉断裂。外力引起的肌肉突然猛力的收缩,可造成肌腱起止点的完全或部分撕裂,谓之肌腱断裂。若肌腱长期反复经受轻微外伤,或肌腱本身有慢性磨损,导致腱纤维变性,变细,日后轻微扭伤即可造成肌腱断裂,这谓之肌腱自发性断裂。肌肉过度疲劳、肌肉急性扭伤治疗不当、或不良姿态和畸形所致的肌肉平衡失调,谓之慢性肌劳损。另外肌肉过度疲劳或急性期治疗不当,不良姿势和畸形引起肌肉平衡失调称慢性肌肉劳损。肌肉肌腱损害常见的有颈肌扭伤、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冈上肌腱断裂、肱二头肌腱断裂、股四头肌腱断裂以及跟腱断裂。一般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减弱或丧失。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中外医疗》 2009年 第4期
肌肉撕裂: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在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因此在临床上要与肌肉完全断裂相鉴别。
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在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肌腱拉伤:肌肉拉伤是指一般肌肉或者肌腱活动过渡受到损伤。这些损伤一般发生在你的身体疲劳和超过它所负担的强度时。最容易受拉伤的两处是:大腿后面(腘绳肌)、大腿内侧(内收肌)。腘绳肌拉伤的主要症状是当你伸直腿的时候,腿部和背部会有尖锐的疼痛。内收肌拉伤的主要症状是当你想向外侧抬腿时,大腿内侧会有尖锐的疼痛。肌肉拉伤之后在头两天之内应该冷敷,两天之后可以按摩和热敷,并慢慢开始恢复运动和拉伸。在运动和拉伸之前一定要热身。
肌腱断裂:肌腱:每一块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质软,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着于骨骼。长肌的肌腱多呈圆索状,阔肌的肌腱阔而薄,呈膜状,又叫腱膜。
来源资料:《中国临床康复》 2002年 第22期
肌电图检查:是通过肌电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的一种手段。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英文简称EMG。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肌肉完全断裂常见的有颈肌扭伤、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冈上肌腱断裂、肱二头肌腱断裂、股四头肌腱断裂以及跟腱断裂。肌肉肌腱损伤的一般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偶有皮下溢血。若肌肉或肌腱断裂,则该处的功能将减弱或丧失。
肌肉完全断裂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肌酸激酶检查、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检查。
来源资料:《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0年 第2期
肌肉完全断裂的治疗:早期以止痛、止血、消肿、防止肌肉短缩粘连为原则,尽早恢复肌肉长度;晚期以消除炎症,消除肌肉瘢痕,恢复肌力和功能为主。最初24h可采用冰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非甾体消炎药物,必要时应用皮质激素。一旦出血停止,可采用体育疗法、理疗和玻璃酸酶促使局部炎症吸收消散,恢复肌肉长度,也可局部注射一些有明确促进肌肉修复作用的药,如IGF-1、TGF等。
肌肉完全断裂的预防:在剧烈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结合练习的部位做热身活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肌肉的反应,若出现肌肉僵硬或疲劳时,可进行按摩或减少运动强度,要合理、科学、正确的掌握运动技术要领,注意锻炼环境的温度、湿度喝运动场地情况,治愈后再参加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以防再伤。
来源资料:《中老年保健》 2004年 第7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