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目录

1概述
2原因
3检查
4鉴别诊断
5缓解方法
展开
收缩
  • 患病部位:暂无
  • 所属科室:暂无
  • 细分症状:暂无
  • 相关疾病:暂无
  • 相关检查:暂无
  • 相关药品:暂无
  • 相关症状:暂无

1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概述

概述

  发作时的体位和头位,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常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晕厥(idiopathicorthostatichypotentionsyncope)又称体位性低血压晕厥(orthostatichypotensionsyncope),是指直立位时因血压过度下降(典型者20/10mmHg)而造成的晕厥。体位性低血压不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而是由于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压调节异常的一种表现。过去曾经称为原发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PAF),其中单纯性表现为以体位性血压改变为主,而不合并植物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如:汗液分泌障碍,瞳孔括约肌功能异常等。急性和亚急性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较急骤的体位性低血压,但临床相对少见。

2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原因

  该疾病的病因:

  ①全身性疾病: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②单纯自律神经功能不全;

  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Shy-Drager综合征、脑干病变Parkinson病、脊髓病、多发性脑梗塞;

  ④周围和自律神经病变:糖尿病、淀粉样变性、骨髓痨、类肿瘤综合征、酒精和营养性疾病;

  ⑤药物:吩噻嗪和其他抗精神病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左旋多巴、血管扩张剂、beta;-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3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检查

  1.中年发病,男性居多。

  2.发病隐袭,病程缓慢进展。

  3.体位性低血压:卧位时血压正常,站立时收缩压常降低6.6kPa(50mmHg)以上,伴头昏、视物模糊、无力,甚至晕厥。

  4.自主神经症状:性机能、膀胱直肠括约肌机能、发汗机能障碍。

  5.躯体神经症状: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等神经损害体征。

  6.可排除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其他各种疾病。

  7.发生在直立或长久站立时,可有头昏、眼花、眩晕、软弱或上腹部不适等先兆症状。

  8.发作时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9.立位耐力试验阳性。

  10.老年人如申诉体位性头昏和轻度神志模糊,临床医师不能认为他就是患直立性低血压。应先让病人平卧至少5分钟后测血压和脉率,然后安静站立1分钟后测血压和脉率,继续站立3分钟后,再测血压和脉率。低血压反应可能在站立后立即或延迟出现。为了发现演出的低血压反应可能要延长站立时间或作倾斜试验。在开始治疗之前,应多次测量血压以确认立位性低血压的持续存在。

4直立性低血压晕厥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压相鉴别。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idiopathicorthostatichypotension)通常称为Shy-Drager综合征,是少见的原因不明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性变性疾病,中年男性多见。本病Bradburg和Eggtestoton(1925)首先报道,Shy(1961)和Drager(1962)分别进行了病理描述。患者直立位置时,由于血压降低出现全脑供血不足症状,并逐渐伴随出现小脑、锥体束(橄榄核、脑桥、小脑),或锥体外系(纹状体、黑质)变性。临床可见眩晕、晕厥、视力模糊、全身乏力或共济失调等。也可伴其他自主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直立性低血压是内环境稳定受损的常见临床表现,见于15%~20%的一般老年人。其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多。许多老年人其体位变化时血压有大范围的变化,并与其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的高低密切相关。即当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最高时,体位性的收缩期血压下降最大,直立性低血压立位时收缩期血压下降320mmHg(2.7kPa)。直立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即使在无其他自律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证据者中也是如此。

5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缓解方法

  1.早期对身体姿势加以调整即有效,如平卧时适当抬高头部;穿弹力紧身衣裤和弹力长袜能减少病人直立时静脉回流的淤积;起床或下地时动作应缓慢,双下肢活动片刻后再缓慢起立,可减轻发作;避免喝酒或过高室温,或浴池浸泡、桑拿浴等诱发血压过低;慎用影响血压的药。

  2.高盐饮食。

  3.有症状的病人不宜于餐前服降血压药,餐后宜平卧。减低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用少食多餐法进食可能也有帮助。最近的资料提示在某些病人中进餐后步行可有助于恢复正常循环,但这种疗法只宜在严密监测之下施行。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概述
2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原因
3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检查
4直立性低血压晕厥鉴别诊断
5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缓解方法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