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涉痛是疼痛的一种类型,表现为病人感到身体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而该处并无实际损伤。这是由于有病变的内脏的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来自内脏的传入神经纤维除经脊髓上达大脑皮质,反应内脏疼痛外,还会影响同一脊髓段的体表神经纤维,传导和扩散到相应的体表部位,而引起疼痛。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 第15期
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例如阑尾炎的早期,疼痛常发生在上腹部或脐周围;心肌缺血或梗塞,常感到心前区、左肩、左臂尺侧或左颈部体表发生疼痛;胆囊疾患时,常在右肩体表发生疼痛等等。
牵涉痛是内脏痛觉的一种重要生理特性,引起牵涉痛的结构基础可能是:(1)病变脏器的初级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终止于特有的二级神经元,另一方面以侧支终于有关躯体结构感觉传导的神经元。(2)病变脏器与相应躯体结构的初级感觉纤维终于同一个二级神经元;(3)初级感觉神经元周围突有不同侧坛分布于内脏及相应躯体结构。
引起牵涉痛的两种机制假说:
(1)会聚学说:此学说认为由于内脏和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同一水平的同一个神经元会聚后再上传至大脑皮质,由于平时疼痛刺激多来源于体表。因此大脑依旧习惯地将内脏痛误以为是是体表痛,于是发生牵涉痛。
(2)易化学说:此学说认为内脏传入纤维的侧支在脊髓与接受体表痛觉传入的同一后角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从患痛内脏来的冲动可提高该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使微弱的体表刺激成为致痛刺激产生牵涉痛。
来源资料:《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 第4期
牵涉痛的鉴别诊断:
放射痛又称根性痛,是指病人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出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体表或深部组织的疼痛。临床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最为常见。这种疼痛的定位清楚,剧痛呈触电样,常可见到感觉及运动功能改变。
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例如阑尾炎的早期,疼痛常发生在上腹部或脐周围,心肌缺血或梗塞,常感到心前区、左肩、左臂尺侧或左颈部体表发生疼痛,胆囊疾患时,常在右肩体表发生疼痛等。
来源资料:《疼痛》 2002年 第4期
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例如阑尾炎的早期,疼痛常发生在上腹部或脐周围,心肌缺血或梗塞,常感到心前区、左肩、左臂尺侧或左颈部体表发生疼痛,胆囊疾患时,常在右肩体表发生疼痛等。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中国针灸》 2006年 第1期
牵涉痛的治疗方法:
由于疼痛对身体健康具有防御和保护意义,并非一切疼痛都是严重疾病的后果,因此并非所有疼痛均须止痛。对于如果消除疼痛,疾病确诊便会产生疑问的病例,在确诊前不应轻率地使用镇痛药。为了解除长期迁延的慢性痛的痛苦,病人也宜首先建立战胜疼痛的信心,学会在疼痛和痛苦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正常生活乃至维持工作的艺术,必要时配合适当的休息和物理疗法。体表结构的浅表性疼痛,一般用非麻醉性止痛药即可缓解。躯体深部痛以及内脏痛常需使用成瘾性较弱的人工合成镇痛药,如哌替啶。晚期癌症所致的顽痛常不得不求助于止痛作用最强的吗啡,此时不必顾及其成瘾性;必要时亦可采用止痛性外科手术。对于精神紧张或心理因素较强的疼痛患者,可应用镇静药和配合进行心理疗法。
牵涉痛的预防方法:
牵涉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无有效预防措施。客观上,应注意安全,避免外力伤害,和跌打损伤;同时,保持精神愉悦,睡眠良好,也可以缓解或避免相应的疼痛感觉。
来源资料:《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2年 第4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