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血浆迅速从血管渗透到组织间隙。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引起迅速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国急救医学》2005年第5期
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病因有多种,常见于严重创伤、脓毒症、体外循环术后(尤其是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及再灌注损伤、毒蛇咬伤、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烧伤,也是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多西紫杉醇等许多药物产生毒性作用的途径。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年第12期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严重时也可出现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并可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也由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引起,但具体诊断应该咨询医生。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鉴别:
1、蜘蛛痣:蜘蛛痣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1.5cm,中央的痣体隆起皮面,玻片压诊可见搏动,肉眼可见痣体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呈放射状排列。好发于躯干以上部位,尤以面、颈和手部多见,亦可发生于外伤部位。常呈一侧性,单发,也可多发。多发者不论年龄大小应疑有肝病存在。于唇、鼻黏膜可发生类似损害,但缺乏明显的典型形态。
2、红痣:发生在中年人及老年人,偶见于青少年。皮疹呈鲜红色或樱桃色,小如针尖,大如芝麻,常呈多发性,数目多少及大小不一,较小的仅为鲜红色小斑点,较大者质软,隆起于皮肤表面,呈半球形。最常见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偶发生于头皮、面部及四肢远端,不累手、足部。
来源资料:《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年第3期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为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当有怀疑的时候是需要积极的检查一下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B超、血电解质检查、血气分析、血沉血脂空腹血糖等来明确情况的。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检查如下:
1.B型超声:常可见肝内血管扩张,有时可见血管的明显搏动,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见肝脏有效放射性缺损区,CT可见到血管的扭曲,扩张等改变。
2.血管造影:常见到受累血管的扩张,扭曲,静脉相有小结节状造影剂存留,另有早期的静脉充盈,提示有动静脉分流。
来源资料:《医学综述》2008年第24期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目标是恢复正常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维持足够的氧供。为达到这一目标,需采取以下治疗对策。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治疗方法:
1、处理原发病,减轻应激程度减少炎性介质的作用:祛除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病因才能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防止毛细血管渗漏。
2、在保证循环的条件下限制入水量:过多的补液可引起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水肿、肺水肿加重,心包、胸腹腔渗出增多,加重器官功能损害。
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人血清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6270道尔顿,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时白蛋白也渗漏到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高,使更多的水分积聚在组织间隙内,因此要少用天然胶体溶液白蛋白。要以人工胶体补充血容量,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分子量为(100~200)kD(目前临床常应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和万纹,其中前者分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时也不能渗漏到组织间隙并可改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预防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原则为: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烟酒。
③、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第2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