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

目录

1概述
2病因
3诊断
4鉴别
5预防
展开
收缩
  • 患病部位:暂无
  • 所属科室:暂无
  • 细分症状:暂无
  • 相关疾病:暂无
  • 相关检查:暂无
  • 相关药品:暂无
  • 相关症状:暂无

1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概述

概述

  患者由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疾病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消瘦型,其特点为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干燥松弛及失去弹性和光泽,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skin and bones)。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症状之一。

2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病因

  (一)发病原因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因严重蛋白质缺乏和(或)严重能量摄入不足引起。原因有以下几种:①摄入不足:饥荒、战争或经济落后造成食品匮乏或不平衡。精神失常、神经性厌食和上消化道梗阻等疾病病人不能如常人正常摄食。②消化吸收不良:伴发于其他疾病的顽固而长期的呕吐、腹泻及消化吸收障碍。③机体需要增加而供给不足:多见于婴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肿瘤、结核、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均增加体内各种营养物质消耗,若补充不足也可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发病机制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当食物中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时,机体开始通过生理调节降低组织器官对营养素的需要,可使机体在低营养水平的内环境中生存,但当蛋白质和能量继续缺乏时,生理功能失调,适应机制衰竭,便可导致死亡。

  1.蛋白质代谢 当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下降,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速率减慢。

  白蛋白:体库的含量减少,主要是血管外部分,分解和合成速率下降,当血清白蛋白下降到30g/L时,体内其他物质如脂蛋白、丙氨酸、缬氨酸等都出现明显改变。

  球蛋白:血浆中的浓度及在体内分布的改变并不明显,但血浆铁蛋白显著下降。

  体内蛋白转换率:体内各组织器官蛋白质的缺乏程度虽有不同,但合成和分解速率都有改变;一般在蛋白质缺乏开始5~6周后,转换率下降30%。动物实验时供给高蛋白饲料,23%的氨基酸转变为尿素排出体外,但蛋白质不足时,仅有3.4%的氨基酸转变成尿素,氮的排出量减少。

  2.氨基酸代谢 严重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血浆中氨基酸浓度可下降至正常的1/2,尤其是支链氨基酸和苏氨酸更为明显。水肿型者缬氨酸可降到30μmol/L(正常儿童为250μmol/L),丙氨酸在水肿前期血浆中的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糖原异生作用加强或尿素生成减少所致,到后期丙氨酸作为形成葡萄糖的物质而被利用,此时血浆中的浓度降低。苯丙氨酸与酪氨酸比值在晚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也出现下降。

  3.糖类代谢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血糖一般降低,消瘦型比水肿型更为明显,糖原异生作用加强。研究证明,营养不良的儿童,8%的葡萄糖来自蛋白质分解产物,恢复期可增至16%。

  4.脂类代谢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常并发脂肪肝。消瘦型血中三酰甘油、胆固醇、β-脂蛋白的含量正常或略增高。水肿型血中三酰甘油、胆固醇、β-脂蛋白的含量正常或略偏低。

  5.体液和矿物质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不论是消瘦型还是水肿型,均有体液潴留,发生水肿。血管外体液间隙的扩大是体液增加的主要原因,水肿的程度与低白蛋白血症有关。水肿的发生机制可见图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总体钾含量和镁的含量降低,钠的含量增加。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以下3型:①严重蛋白质缺乏(kwashiorkor),热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供给;②严重能量摄入不足(marasmus),又称为消瘦衰弱症;③混合型(kwashiorkor marasmus)。”kwashiorkor”系非洲加纳语译音,译意为“红小孩”,源自该病病儿毛发和皮肤常发红之故,此因食物中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严重不足,导致毛发由黑色变灰色或红色,皮肤粗糙。Kwashiorkor又被称为恶性营养不良综合征(malignant malnutrition syndrome)。

3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诊断

  由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类型不同,对于轻、中度和慢性的营养不良,诊断比较困难,故需综合进行诊断。

  1.病史 根据膳食情况,了解食物摄入不足史及影响机体消化吸收的疾病史。

  2.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食欲不佳,儿童身高、体重略低于正常。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消化功能减退,易患呼吸道感染。重度营养不良者外形消瘦、拒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常伴有多种维生素缺乏及各种并发症如口角炎、角膜软化、紫癜等,最后进入到全身水肿及遏制状态。

  (2)体征:

  ①体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体重减轻。Gomez等曾提示:Ⅰ度营养不良的体重是标准体重的75%~90%,Ⅱ度营养不良为标准体重的60%~75%,Ⅲ度营养不良<60%,具有诊断意义。

  ②身高:儿童时期身高呈直线上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上升连续减慢,一般与本地区平均身高比较为中下或下,才有诊断价值。中下即身高X±2S~X±S,下指身高X±2S以下。但要注意综合分析,因为身高正常也可以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反之矮小者也非都是营养不良。

4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鉴别

  因蛋白质明显缺乏出现水肿的患儿,应与心脏、肾脏病性水肿、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所致的腹水,以及过敏性水肿等鉴别。

  以热能缺乏为主的婴幼儿营养不良称营养不良性消瘦。营养不良性消瘦系由于长期摄食过少引起,突出的是长期能量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只能消耗自己身体组织供给能量,以维持最低的生命代谢所需。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是一种多见于婴儿期的极度消瘦,又称婴儿萎缩症(infantile atrophy,inanition,athrepsia)。肌肉萎缩,精神萎靡,易疲乏。同时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给很多疾病,特别是婴幼儿肺炎和腹泻创造了发病的条件。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消瘦型、水肿型和混合型;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发病过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PEM。急性起病常伴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伴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约有3/4患儿伴有缺锌。

  由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类型不同,对于轻、中度和慢性的营养不良,诊断比较困难,故需综合进行诊断。

  1.病史 根据膳食情况,了解食物摄入不足史及影响机体消化吸收的疾病史。

  2.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食欲不佳,儿童身高、体重略低于正常。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消化功能减退,易患呼吸道感染。重度营养不良者外形消瘦、拒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常伴有多种维生素缺乏及各种并发症如口角炎、角膜软化、紫癜等,最后进入到全身水肿及遏制状态。

  (2)体征:

  ①体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体重减轻。Gomez等曾提示:Ⅰ度营养不良的体重是标准体重的75%~90%,Ⅱ度营养不良为标准体重的60%~75%,Ⅲ度营养不良<60%,具有诊断意义。

  ②身高:儿童时期身高呈直线上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上升连续减慢,一般与本地区平均身高比较为中下或下,才有诊断价值。中下即身高X±2S~X±S,下指身高X±2S以下。但要注意综合分析,因为身高正常也可以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反之矮小者也非都是营养不良。

5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预防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预防甚为重要,由于本病大多发生在儿童,故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是关键。应大力推广新法育儿,宣传正确喂养方法,进行营养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儿童保健工作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别快,需要的蛋白质和能量比任何年龄时的都要多,而消化系统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极易引起腹泻导致营养紊乱。故指导婴幼儿保健,包括育儿方法、营养指导、正确护理及疾病预防,极为重要。大力培训保育人员,提高服务水平,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2.喂养指导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者采取合理的混合喂养,补充牛乳或豆浆。母亲不能授乳或缺乳者,应以适龄的配方乳喂之,不能单独用淀粉类、炼乳、麦乳精等喂养。

  3.加强体格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防治其他疾病 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做好计划免疫接种。矫治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裂、腭裂、肥厚性幽门狭窄等。

  5.早期发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应及早纠正。

  总之轻症则以膳食调整为主,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优质食物,动物蛋白质应为蛋白质总量1/2以上,同时治疗原发疾病及并发症,待病情好转,体重稳步上升时,可适当安排一定活动量,促肌力恢复。

  为防止病人发生PEM,应对其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尤其对老年人,体弱者、患消化代谢性、消耗性疾病要重视营养和饮食安排,进行营养状况监测,以便早期发现PEM可能,及早采取营养干预,以免PEM进一步发展。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概述
2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病因
3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诊断
4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鉴别
5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