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面容是两眼微红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鼻阻塞,伴有发热等。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Koplik’s spots斑)。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麻疹的出疹期表现为全身中毒症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糜、嗜睡,有时谵妄抽搐。面部浮肿,皮诊,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不易睁开,流浓涕,上述表现之面貌称为麻疹面容。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国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年 第12期
麻疹面容的病人是单独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麻疹面容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麻疹面容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0年 第8期
麻疹面容根据疫情,两眼微红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鼻阻塞,伴有发热咳嗽等。健康者的面容应是两眼有神,眉目清秀,皮肤富有光泽。麻疹面容接触史、既往史及疫苗接种史,麻疹面容临床上的发热、卡他症、结合膜炎症、粘膜斑及典型皮疹诊断不难。非典型病例需借助免疫学确诊。
麻疹面容症状的鉴别:
1、慢性面容:面色灰暗或苍白,面容憔悴,目光暗淡。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恶性肿瘤、严重结核病等。
2、贫血面容:面色苍白晦暗,眼睑、唇舌色淡,表情疲惫乏力。
3、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多为患肠伤寒、脑炎、脑脊髓膜炎等高热衰弱病人的面相。
4、猩红热面容:面部充血潮红,口鼻周围的肤色明显苍白。
5、恶病质面容:面容极度消瘦,面色萎黄,皮肤弹性较差。 两眼微红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鼻阻塞,伴有发热咳嗽等。健康者的面容应是两眼有神,眉目清秀,皮肤富有光泽。
来源资料:《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 第5期
麻疹面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麻疹面容的检查方法如下:
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二、血清学抗体检查: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升为阳性。目前有用ELISA法测血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疹后3d IgM多呈阳性,2周时IgM达高峰。但成人麻疹约7.9%IgM抗体始终阴性。
三、病原学检查:取前驱期或出疹期病人眼、鼻、咽分泌物,血、尿标本接种于原代人胚肾细胞或羊膜细胞,分离麻疹病毒;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涂片中细胞内麻疹病毒抗原,也可以采用标记的麻疹病毒cDNA探针,用核酸杂交方法测定病人细胞内麻疹病毒RNA。
四、查多核巨细胞:取病人鼻咽部分泌物、痰和尿沉渣涂片,用瑞氏染色查多核巨细胞,也可以通过电镜找多核巨细胞内外包涵体中麻疹病毒颗粒。多核巨细胞以出疹前2d至出疹后1d阳性率高。
来源资料:《现代护理》 2004年 第10期
麻疹面容一般持续1~2周,以后麻疹面容逐渐消退,约2~3周后完全消失。一般常无内脏的损害。若是由药物所引起的麻疹面容,未及时停药,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麻疹面容的治疗方法:
一、局部治疗,选用缓和对症,具有保护性,收敛,消炎作用的药物。皮损无渗出时,选用炉甘石洗剂,渗出明显时,用3%硼酸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湿敷,待皮疹消退,脱屑减少时,可用氧化锌油或复方尿素霜,以促进皮肤恢复正常。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选用青霉素G钾(钠)盐,肌内注射20万~40万U,2~4 次/d;静脉滴注200万~1000万U,1次/d。
2.糖皮质激素,个别严重病例可选用泼尼松1.5~2.5mg/(kg·d)口服,或氢化可的松(200~5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直到体温正常,皮疹基本消失,才逐渐减量。
麻疹面容的预防原则为: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3、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4、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5、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6、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
来源资料:《国内美容医学》 2009年 第4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