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胃壁肌层缺损

胃壁肌层缺损

目录

1概述
2原因
3检查
4鉴别诊断
5缓解方法
展开
收缩
  • 患病部位:暂无
  • 所属科室:暂无
  • 细分症状:暂无
  • 相关疾病:暂无
  • 相关检查:暂无
  • 相关药品:暂无
  • 相关症状:暂无

1胃壁肌层缺损概述

概述

  胃壁肌层缺损大部分都是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congenitaldefectsofgastricmusculature)指胚胎发育障碍所致胃壁肌层缺损。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在临床上较少见,是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的最常见病因,其死亡率极高,至今仍在35%~72%。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2胃壁肌层缺损原因

  胃壁肌层缺损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关于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病因有如下几种学说。

  1.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壁环肌最早发生,始于食管下端,逐渐向胃底和胃大弯部位发展,在胚胎第9周时出现斜肌,最后形成纵肌。如果在某一阶段出现发育障碍就会导致胃壁肌层缺损。

  2.胃壁局部缺血在围产期呼吸障碍、低体温和低氧血症时,婴儿体内可出现代偿性血液重新分布,使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增加,而胃和肠的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使胃肠道发生缺血坏死。

  3.胃内压增高是促使穿孔的主要因素新生儿的黏膜下层组织脆弱,弹力纤维欠发达,极易出现胃扩张。如果患儿胃内容物通过延迟,哺乳、吸吮和哭闹时吞下空气,均可使胃内压上升,出现胃扩张,最后导致胃壁肌层缺损处破裂。

  (二)发病机制

  主要病理变化为胃壁肌层缺损,最常见部位为胃大弯,依次为胃前壁、贲门、底部、小弯、后壁、幽门。缺损范围大小不等。缺损处仅有黏膜、黏膜下层及浆膜层。生后任何使胃内压增加的因素,例如:吞咽空气、进奶或哭闹、呕吐、洗胃、面罩加压给氧等均可使胃内压力突然增加,病变部位向外突出,呈憩室样。压力若不断增高,则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肌层缺损的胃壁坏死穿孔。穿孔处边缘不规则,呈黑黄色坏死。穿孔附近黏膜、肌层和血管均有异常。穿孔边缘肌层逐渐变薄,至穿孔处肌层中断、缺如。近孔处的黏膜变薄,黏膜下层菲薄,胃腺发育不良。黏膜和黏膜下组织中的大小血管壁发育异常,为单层细胞,血管充血、扩张、出血。无炎性改变。穿孔大小不一,并可呈多发性。


3胃壁肌层缺损检查

  胃壁肌层缺损的诊断: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在穿孔发生前不易诊断,患儿生后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前驱症状,有正常排胎便史。常在生后3~5天发病。也有个别病例早至第2天或晚至第8天。起病急,突然出现急腹症表现,拒奶、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或咖啡色、哭声低、精神萎靡、进行性腹胀、呼吸困难、青紫。晚期可出现腹膜炎表现,发热、肠麻痹、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体检可发现呼吸急促、肠鸣音消失,腹胀明显、腹壁静脉怒张、腹部、腰部、阴囊皮肤水肿、肝浊音界消失、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穿孔12h左右腹壁可出现紫红、发亮和水肿,轻度肌紧张等腹膜炎表现。腹腔穿刺可吸出气体或脓汁、粪便等。穿孔常发生在生后1周之内,多数在3~5天。

  早期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生后3~5天突然出现进行性腹胀,伴呕吐、呼吸困难、青紫、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应考虑本病可能。若穿孔,腹部X线卧位片有大量气体和液体。立位可见膈肌升高,膈下、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气体。两侧肝脾阴影移到中腹部脊柱两旁,胃泡影消失,肠充气少。液体积聚于下腹部,可见一横贯全腹的液平。未穿孔或穿孔较小时,仅可见胃扩张无力,形态特殊。钡餐造影,显示胃蠕动弱,明显扩张,幽门开放延迟。


4胃壁肌层缺损鉴别诊断

  胃壁肌层缺损的鉴别诊断:

  1.新生儿期其他原因所致胃穿孔溃疡、机械性损伤、肠梗阻等所致的穿孔。

  2.胎粪性腹膜炎患儿常无胎粪,或较少胎粪排出,X线显示肠管粘连,肠腔充气扩张,有多个液平,腹腔内、膈下游离气体较少,胃泡影正常。有时可见钙化影。

  诊断: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在穿孔发生前不易诊断,患儿生后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前驱症状,有正常排胎便史。常在生后3~5天发病。也有个别病例早至第2天或晚至第8天。起病急,突然出现急腹症表现,拒奶、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或咖啡色、哭声低、精神萎靡、进行性腹胀、呼吸困难、青紫。晚期可出现腹膜炎表现,发热、肠麻痹、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体检可发现呼吸急促、肠鸣音消失,腹胀明显、腹壁静脉怒张、腹部、腰部、阴囊皮肤水肿、肝浊音界消失、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穿孔12h左右腹壁可出现紫红、发亮和水肿,轻度肌紧张等腹膜炎表现。腹腔穿刺可吸出气体或脓汁、粪便等。穿孔常发生在生后1周之内,多数在3~5天。

  早期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生后3~5天突然出现进行性腹胀,伴呕吐、呼吸困难、青紫、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应考虑本病可能。若穿孔,腹部X线卧位片有大量气体和液体。立位可见膈肌升高,膈下、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气体。两侧肝脾阴影移到中腹部脊柱两旁,胃泡影消失,肠充气少。液体积聚于下腹部,可见一横贯全腹的液平。未穿孔或穿孔较小时,仅可见胃扩张无力,形态特殊。钡餐造影,显示胃蠕动弱,明显扩张,幽门开放延迟。


5胃壁肌层缺损缓解方法

  胃壁肌层缺损的预防:

  作好孕期保健,防止早产,宫内缺氧;防止围产期呼吸障碍,防止低体温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积极治疗各种围产儿疾病,促进患儿康复。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胃壁肌层缺损概述
2胃壁肌层缺损原因
3胃壁肌层缺损检查
4胃壁肌层缺损鉴别诊断
5胃壁肌层缺损缓解方法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