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浮紧属于复合因素的脉象,它具有脉形和力度的变化,脉浮紧是在张力强亦即弦脉的基础上,加以指下有不稳定感的脉,所以有牵绳转索,左右弹人手之说。脉浮紧在早期的医籍例如《内经》中记载的不多,似尚在形成的过程中,其主病亦为寒与病说明确是紫脉,但《内经》以肝脉弦,此处青脉之至云云可证其时紧与弦有时不能更明确的划分。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健康博览》 2014年 第2期
脉浮紧常见于寒邪外束或里寒独盛,寒邪挟宿食,出现腹痛、关节疼痛等症。摸到脉浮紧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与外邪相争斗,将脉气鼓动于外,所以脉象显浮而有力。如果表证脉现浮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这样的表证就叫表虚证。若久病见脉浮而无力,摇摇晃晃的,是阳气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家庭医药》 2008年 第11期
脉浮紧在一呼一吸之间六次以上。在诊治时以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为则,尤在切数脉数之时,也当分“愈热愈数”、“愈虚愈数”、“愈寒愈数”之别,不可一见脉浮紧,则臆断为热证。羌活除湿汤,胸满闷,茯苓汤,风湿,苍防二妙汤,寒湿,术附汤,湿热,苍柏二妙丸。除湿蠲痹汤,或用苍术薏苡汤去桂心、麻黄;加白术、猪苓、泽泻。
脉浮紧症状与其他疾病鉴别:
1.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2.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3.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来源资料:《中医杂志》 2009年 第S1期
脉浮紧中的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脉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脉浮紧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脉浮紧的检查方法:
1、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2、心电图: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称为心电图(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是帮助判断心脏电活动是否正常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来源资料:《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 第8期
脉浮紧可以采用针灸治疗,镇痛是关键可立即用度冷丁10毫克,用注射用水稀释至5毫升,垂直刺入内关(双),得气后加强刺激,每穴2.5毫升, 5~10分钟疼痛消失。若无缓解,可在间使(双)穴各再注2.5毫升,可加强镇痛效果。艾灸,主灸关元、神阙,火柱艾灸,并配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行补法,留针10分钟。推拿按摩,可按揉心俞、厥阴俞、隔俞、内关,均取双穴,每穴按揉50次,揉力以患者感到痠胀,且能耐受为度。
脉浮紧预防原则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健康的心理。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预防感染和寒凉侵袭导致疾病。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宜清热、化湿、活血。常用凉性去湿兼活血之食品。如莲藕、冬瓜、油菜、菠菜、茄子、丝瓜、胡萝卜、木瓜、葡萄、薏苡仁、绿豆、赤小豆、乌骨鸡、兔肉、青蛙、鸭肉、蚬肉、海带、草鱼、泥鳅、鲍鱼、甲鱼、等。忌食温燥伤阴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葱、荔枝、狗肉 、羊肉、猪肝、猪肚等。
来源资料:《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9年 第1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