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粘血症(或称高粘滞血症)是由于或几种血液粘之因子升高,使血液过渡粘稠、血流缓慢造成,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症。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弱,管腔慢慢变狭窄,所以细胞容易相互紧贴靠拢,引起血粘度的增高,从而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与血浆中所含的蛋白质(球蛋白、纤维蛋白)和脂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有关。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建议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4年 第3期
1.细胞浓度过高: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那么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大,由于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减少,固体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因此造成老年人高粘血症的发生。
2.血液粘度增高:血液中除了红细胞以外,还有许多血浆蛋白,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 常与红细胞粘合成网格,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粘度增高。
3.血细胞的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的细胞应该是单个执行功能,而不是积聚在一起的。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时 ,红细胞和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就会阻塞血管,形成血栓。
4.血细胞的变形性减弱:人体内的毛细血管是很细的,最小的血管只能允许一个血细胞通过,而且血细胞在通过小血管时还要改变形状,以利通过,当血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时,通过小血管时很困难,影响血流速度,因而使血粘度增高。
5.血脂异常:由于血液是全身循环的,所以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时,可以使血液的自身粘度改变。另外,增高的血脂可遏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粘度稠度更加增高。血粘度的增高,有利于冠心病的发生,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来源资料:《中华儿科杂志》 1995年 第1期
1.血浆粘度增高型:血液除去血细胞成分外即为血浆。血浆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蛋白含量。当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多时,可引起血浆粘度增高。此类血粘度增高常见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
2.血细胞聚集增强型:此类型血粘度增高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和红细胞本身粘度增高所致。许多血小板和红细胞粘在一起,形成微小栓子,阻塞血管,血流因此而缓慢。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粘度增高多属此型。
3.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型:红细胞有一种特殊的变形能力,即形体伸缩性很大,这样才能通过比自己纤细得多的毛细血管,以保证微循环的血流灌注和营养供应。一旦这种变形能力减弱,势必会影响红细胞的自由活动,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加,血液粘度也随之增高。老年人的血液粘度增高,大多与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有关。
4.高压积型:此类血粘度增高是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多所致,常见于40~60岁的中年人。由于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过多,使血流变得粘稠,进而导致血流缓慢,影响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5.全血粘度增高型:上述几种引起血粘度增高的因素同时存在称为全血粘度增高。这一类型血粘度增高多见于糖尿病和肥胖心血管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综合治疗,除长期服药外,需定期输液稀释血液。
老年人高粘血症患者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增高是一个综合指标,可以说除了血液稀释以外,很难找到一个能针对各种原因的降低血液粘度的药,但是国内传统茶饮料,据研究能从降血脂,降低纤维蛋白原,遏制血小板聚集性等多方位降低血粘度,其有效成分茶色素已被提取制成药品。
来源资料:《河北中医》 1998年 第3期
老年人高粘血症的临床检查:血液粘度异常增高,血液呈浓、粘、凝、聚倾向。表现为因眼底静脉扩展、局限性狭窄、出血及渗出,引起视力障碍。头晕、眼花、耳聋、手足麻木及意识障碍,严重者可昏迷。
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增高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分为五种亚型:
(1)血液高浓稠型:多见红细胞压积增高。
意义: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等。
(2)血液高粘滞型:全血粘度增高, 血浆粘度增, 全血还原粘度增高, 红细胞压积增高,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
意义:常见于下列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白血病等。
(3)红细胞的聚集增强型:血沉增快, 血沉方程K值增加, 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红细胞电泳变慢。
如:脑梗塞、心机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红细胞的刚性增强型:红细胞的刚性指数增高,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增高。
如:镰状血红蛋白症、酸中毒症。
(5)血液高凝固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血小板粘附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
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增加。
来源资料:《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9年 第3期
老年人高粘血症原发病的治疗:依据不同的原发病选用不同的治疗,如可用药物羟基脲、马利兰等治疗真性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急慢性白血病,以降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来降低血粘稠度,也可用血细胞置换术治疗高白细胞的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及各种M球蛋白血症所造成的高粘滞综合征等。
老年人高粘血症的对症治疗:可用血管扩张剂如氨茶碱、烟草酸等来降低外周循环的阻力,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对于出血倾向,除有消化道大出血外通常不宜用止血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有时也可取得暂时缓解病情的效果。
老年人高粘血症的预防:
1.多饮水:饮水要注意时机,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每天较好不少于2000毫升。
2.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这些食物有遏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具类似阿司匹林作用的抗凝食物有山楂、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调脂作用的有山楂、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
3.合理的饮食搭配:少食动物内脏及动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平时宜吃清淡的食物,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4.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多食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有利于改善血液粘稠度,是血栓不易形成。
5.多食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在肠道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来源资料:《实用老年医学》 1993年 第3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