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浅静脉走行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并伴有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以上症状见于局部静脉硬索状。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深部静脉炎患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努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 第7期
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的局部静脉硬索状,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如:高渗性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酿成化学性刺激,导致较为广泛的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形成,继而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导管作持续性输液常可使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致血栓形成,并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及大手术等危重病人。
下肢静脉曲张时无论是属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由于静脉血瘀滞足靴区皮肤。常因营养性变化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张的静脉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
来源资料:《新中医》 2014年 第4期
局部静脉硬索状为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临床特点为: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属于中医血痹、脉痹、肿胀、血瘀的范畴。发病时,浅静脉为一硬索条,可有自发痛。触痛或牵拉痛,一般称为“脉痹”。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年 第2期
局部静脉硬索状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查血常规,化脓性浅静脉炎,白细胞计数可达20×109/L,对诊断有怀疑病人可行病理检查。青壮年人,有静脉曲张病,近期局部受创伤或受风寒湿侵袭,或近期有静脉输注药物史或有静脉血管损伤病史。下肢或上肢局部表浅静脉,沿静脉走行方向突然出现红肿、热、痛,条索状物或结节。全身可有轻度发热,血白细胞轻度升高。若有静脉留置导管,突然出现寒战、发热、白细胞增高,局部肿胀,拔出静脉导管时,带有脓汁应考虑局部静脉硬索状。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医研究》 2009年 第6期
在温暖的环境中血管会扩张,皮肤色泽变得红润;反之皮肤便显得苍白。因此,局部静脉硬索状患者在寒冷季节和在有空调的房间中适当保暖,这对于脉管炎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寒冷将使血管收缩,血流量更加减少,缺血引起的症状愈加严重。创伤不仅加重血管损伤和痉挛,而且使已处于缺血状态的肢体抗感染力下降,造成伤口不易愈合。即使是通常不予重视的霉菌感染,如足癣等,也会对患肢造成威胁,因此,避免足部碰撞、压伤,一旦发生外伤或足部霉菌感染应及时治疗。
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而且使肢体的血流量增加,促使血管侧支开放,保持肢体活动能力。但是,患肢锻炼不能操之过急,活动量要适当。因为患肢本身处于缺血状态,过度活动时必然加重症状。这里所说的活动适当,就是以不引起肢体疼痛为度。
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可引起血栓形成,使原已狭窄的动脉完全阻塞。治疗上可多饮水,平时多食黑木耳,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来源资料:《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 第4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