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综合征(dystonic syndrome)简称局限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以肌张力异常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特点。尽管名为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但肌张力的变化不引人注意,而引人注意的是异常的体位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可影响受累肢体的正常运动幅度、范围、速度和肌肉的硬度等。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第2期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即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时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继发性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常是基底核、丘脑及脑干网状结构等病变的症候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病理及神经生化改变,特发性扭转痉挛可见非特异性病理改变,包括壳核,丘脑及尾状核小神经元变性,基底核脂质及脂色素增多,继发性扭转痉挛病理学特征随原发病不同而异,痉挛性斜颈,Meige综合征,书写痉挛和职业性痉挛等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无特异性病理改变。拮抗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过度协同性收缩是本病主要的生理学特点,肢体每次收缩常由近端向远程扩展,肌电图检查发现,肌肉收缩间歇期无不自主运动电位。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年第3期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斜颈是颈肌肌张力障碍的表现,书写痉挛(writer cramp)是执笔书写时手和前臂出现肌张力障碍姿势,表现握笔如握匕首,手臂僵硬,手腕屈曲,肘部不自主地向外弓形抬起,手掌面向侧面等,但做其他动作正常,也可表现其他职业性痉挛,如弹钢琴,打字,使用螺丝刀或餐刀等,药物治疗通常无效,可让病人学会用另一只手完成这些任务。对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投掷运动等肌张力障碍患者较易诊断,确定本综合征后,还应查找病因。局限性肌张力障碍须注意与肌阵挛,癔症等鉴别,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肌紧张是中枢性较剧烈的不随意肌收缩,注意与Parkinson病肌强直不同。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第5期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者的家族成员中,可有多个同病成员或有多种组合的局限性症状,如眼睑痉挛、斜颈、书写痉挛、脊柱侧弯等症状,且多自上肢开始,可长期局限于起病部位,即使进展成全身型,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症状亦较轻微。这个时候检查一下肌张力和染色体的情况是可以明确的。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应该作如下检查:
1.CT或MRI检查: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可显示脑部某些生化代谢情况,对诊断颇有意义。
3.基因分析: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有重要意义。
来源资料:《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年第12期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有遗传背景的疾病,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治疗有两种方法:
1.病因治疗
如Wilson病驱铜治疗及调整饮食可控制症状,药物诱导肌张力障碍可停药或换药治疗。
2.对症治疗
药物诱导急性肌张力障碍用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50mg或地西泮(安定)5~10mg缓慢静脉注射,可快速缓解症状,也可口服地西泮(安定)10~20mg/d,苯海索(三己芬迪)6~30mg/d,L-dopa 1~3g/d,氟哌啶醇(holoperidol)1.5~4.5mg/d,可使约50%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病例症状缓解。生活指导及生物反馈疗法也有一定的治疗价值。改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症状药物种类虽较多,如地西泮(安定)、劳拉西泮(罗拉)、苯海索(安坦)、扑米酮(扑痫酮)、丙戊酸钠(丙戊酸)、卡马西平、巴氯芬(脊舒)、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左旋多巴和锂剂等,但无任何一种药物对所有局限性肌张力障碍都有效,临床应对不同患者通过反复疗效观察,寻找有效药物和最佳治疗剂量。
预防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原则为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来源资料:《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9年第10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