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低浓度有消毒及收敛作用,高浓度有刺激和腐蚀作用。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常因将其结晶体当做糖类误食或误饮其溶液所致;偶有在解救中毒时应用高浓度的溶液洗胃导致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高锰酸钾是消毒和洗胃时的常用药,但若超过规定量,外用消毒会烧伤伤口与粘膜;内用洗胃时(规定量为1:2000―1:5000浓度),会引起胃粘膜溃疡、糜烂。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 第12期
高锰酸钾是消毒和洗胃时的常用药,但若超过规定量,外用消毒会烧伤伤口与粘膜;内用洗胃时(规定量为1:2000―1:5000浓度),会引起胃粘膜溃疡、糜烂。如果误服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或粉剂3―10克,即可导致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因此,必须格外小心谨慎。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年 第13期
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分为轻度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重度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轻度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肯定的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虽不肯定,但手指有明显震颤,腱反射亢进;并有容易兴奋、情绪不稳定、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等精神情绪改变。重度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
1、明显的锥体外系损害
表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四肢肌张力增高,伴有静止性震颤,可引发出齿轮样强直;并可出现对指或轮替试验不灵活、不准确,闭目难立征阳性,言语障碍,或步态异常、后退困难等运动障碍。
2、中毒性精神病
有显著的精神情绪改变,如感情淡漠、反应迟钝、不自主哭笑、强迫观念、冲动行为等。
根据高锰酸钾中毒后的症状来诊断。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 第26期
检查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剖检可见口腔,舌,咽部充血及水肿胃肠粘膜出现腐蚀性病理变化,严重者嗉囊粘膜大部分腐蚀,糜烂和脱落。心,肾有不同程度损伤,慢性中毒者可引起脑炎或肺炎,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需要进行一下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其中包括血白细胞总数,各种白细胞在白细胞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人白细胞总数在4~10×109个/ L,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小于70%,如果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个/ L,中性白细胞百分比超过70%,我们就说这个病人的血象高,这是细菌性肺炎常见的血象改变。
2、动脉血分气析
可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因肺泡换气不良课出现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3、X线胸片检查
通过给病人进行X线胸片检查,可以直接了解肺部的变化,这是诊断肺炎的重要手段,虽然通过血象和X线胸片可以诊断肺炎,但肺炎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是由细菌,还是由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引起的,细菌的种类是什么,上述两项检查就不能告诉我们了,只能合理的取患者的痰、血做培养有可能真正找出致病菌。医生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对病原体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了。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及痰的检查是患有肺炎病人进行的最基本检查,除此之外还有胸部CT检查(医学上称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但是如果病人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肺炎或X线胸片上有其它可疑的病变,而一般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就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或其他更进一步的检查。
来源资料:《中级医刊》 1996年 第7期
治疗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立即用温开水或0.5%药用炭悬液反复多次洗胃。口服大量稀释的维生素C溶液能防止高锰酸钾氧化组织细胞;多次口服少量蛋清、牛乳、米汤等保护胃粘膜。选用促排灵、依地酸钠钙、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青霉胺等促进体内锰的排出。注射葡萄糖液及氯化钙。必要时吸氧或行气管切开。
预防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饮用鸡蛋清,牛奶,藕 粉糊,米粥,面汤等保护胃粘膜的食物。后立即服用大量稀释的维生素C溶液,因维生素C是还原剂,故为特效拮抗药。用清水或0.5%活性炭溶液反复多次洗胃,直至洗出的胃内容物无色为止。
来源资料:《解放军健康》 1995年 第6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