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伤亡为津液不足的一种类型。而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是津与液的合称,津与液皆来源于水谷精微,但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医药研究》1998年第4期
津液伤亡是指体内津液亏少,脏腑组织官窍失却滋润濡养充盈,以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为主要表现的症候,津液伤亡的病因主要是因为大汗、大吐、大泻、高热、烧伤,使津液耗损过多。外界气候干燥,或体内阳气偏亢。饮水过少,或脏器虚衰,使津液产生不足。多由于燥热之邪,或脏腑之火、五志过极化火灼伤津液,或因久病、精血不足而致津液枯涸,或过用燥热之剂,耗伤阴液所致津液伤亡。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新中医》2002年第10期
津液伤亡临床可见多种见症,如口唇、肌肤、血脉失于津液的充盈濡养,则见咽干唇焦而口渴,皮肤干燥,毛发枯槁,甚则目陷、螺瘪而脉细。津液伤亡,则汗液、尿液失其化源,故汗少或无汗,小便短少。大肠失其津液的濡润,传导滞涩,故可见大便秘结。津液大量耗伤,以致津液伤亡不能荣养筋脉,则可见转筋挛急之症。
津液伤亡症状与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如果是把肾阴是物质上的缺乏,肾阳就是功能上的匮乏,物质上的缺乏就是腰膝酸软,头发晕,还有如果在年轻人的身上出现早泄、遗精,还有出现五心烦热,失眠、心烦,中医有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如果在老年人出现的肾阴虚就容易脱发或发白的比较早,容易耳鸣、耳背,牙齿松动,眼花的比较早一些,所以说,这是肾阴虚,肾阴虚一般说在中青年发生的比较多,我们在临床上的症状比较多。
来源资料:《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期
津液伤亡临床表现为口干、龋齿、腮腺肿大、两眼干涩、少泪或无泪、皮肤干燥、鼻干无涕、咳吐胶粘痰、大便干燥、阴道干涩、性交困难等。
因此,津液伤亡应该做如下检查:
1.胶体铁染色检查:
正常:粒细胞系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及以后各阶段细胞多为阳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幼红细胞等均呈阴性反应。
异常结果: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出现强阳性反应,Auer小体亦染成深蓝色,呈阳性,对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价值。
2.脑电图检查:
正常:脑电图可分以下四型:α形脑电图、β形脑电图、β形脑电图、低电压脑电图、不规则脑电图。正常人的脑电图根据频率及波幅不同,可以分为α波及β波两种。
异常结果: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1)轻度异常脑电图 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睁眼遏制反应消失或不显著。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Q波活动增加,某些部位Q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Q波。过度换气后出现高幅Q波。(2)中度异常脑电图 α节活动频率减慢消失,有明显的不对称。弥散性Q活动占优势。出现阵发性Q波活动。过度换气后,成组或成群地出现高波幅δ波。(3)重度异常脑电图 弥散性Q及δ活动占优势,在慢波间为高电压δ活动。α节律消失或变慢。出现阵发性δ波。自发或诱发地出现高波幅棘波。
来源资料:《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年第9期
津液伤亡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根据致病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一般可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呱酸等抗生素。补液,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可静脉输液。治疗休克,调整微循环紊乱,纠正酸中毒,可应用血管扩张药及碱性药物。
预防津液伤亡原则为适寒温,慎起居,避免劳逸过度,注意口腔的清洁卫生,保持精神安定,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或抑郁所致免疫功能紊乱的加重。多食新鲜水果,如梨、葡萄、苹果、及各类瓜果、新鲜蔬菜,少食或不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宜清淡,忌过食甘甜油腻。适宜的饮食疗法,对病情恢复有益。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刺激,保证患儿安静休息。积极治疗引起慢惊风的原发疾病。长期卧床患儿,常改变体位,并用酒精摩擦受压部位。昏迷、抽搐病儿,常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来源资料:《世界中医药》2013年第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