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氮负平衡

氮负平衡

  • 患病部位:全身,血液血管
  • 所属科室: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
  • 细分症状:创伤性氮负平衡、消耗性氮负平衡
  • 相关疾病:肌营养不良症、营养不良、恶性营养不良病
  • 相关检查:尿素氮检查、尿渗透压检查、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
  • 相关药品: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 相关症状:营养不良、腰酸背痛、头昏、体重减轻、肌肉萎缩

1氮负平衡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摄入氮小于排出氮叫做负氮平衡。这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慢性消耗性疾病,组织创伤和饥饿等就属于这种情况。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身体消瘦,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患者的伤口难以愈合等。当摄入的氨基酸少于消耗的氨基酸时,将出现如营养不良、腰酸背痛、头昏目眩、体弱多病、代谢功能衰退等症状,则称为负氮平衡。即由食物摄入的氮量少于排泄物中的氮量,称为负氮平衡。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5年 第1期

2氮负平衡症状起因

  氮负平衡的病因:它是由于严重创伤或消耗性疾病时,促代谢激素增加、热量及蛋白额外丢失、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及摄入不足所致。其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肌肉萎缩、创面扩大、伤口不愈合及血浆蛋白降低等。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国内临床营养杂志》 2007年 第4期

3氮负平衡症状诊断/鉴别

  1、氮质血症:氮质血症是一个生化名词,有广义和狭义的两方面概念。广义的概念是只要血中的尿素氮、非蛋白氮或肌酐超出正常范围,均可称为氮质血症。各种肾脏病迁延不愈,晚期可发生肾功能损害,这样血中氮质排泄障碍,遂蓄积于血液中,这是肾衰的结果。但是正常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如过年过节或平时参加宴会过多,虽然肾功正常,但短时间内不能迅速地排出过多的氮质,则会出现一过性的氮质血症。

  另外肾病综合征水肿尿少的患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氮质血症,当应用利尿剂后,尿量增加,血尿素氮亦会随之降为正常,这不能视为肾功衰竭,患者也没有必要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2、高血氮:高血氮是指氮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升高,肾脏功能发生障碍时容易出现这一症状。

来源资料:《环球中医药》 2013年 第5期

4氮负平衡症状检查

  尿素氮检查:尿素氮为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90%以上通过肾脏排泄,其余的则由肠道和皮肤排出。当肾脏发生各种病变,正常的排泄功能遭到破坏时,即引起血液尿素氮浓度升高。尿素氮升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炎、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恶性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

  尿渗透压检查:尿渗透量测定比尿相对密度测定更能确切地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肾脏是通过对尿液浓缩或稀释作用来达到调节体液渗透量的平衡。尿渗透压降低:主要见于肾浓缩功能严重受损的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崩症、尿路梗阻性肾病变、尿酸性肾病变、急性肾小管功能障碍和原发性肾小球病变等。尿渗透压升高:见于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急性肾炎、周围循环不良、腹泻、肾淤血等。

来源资料:《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8年 第2期

5氮负平衡治疗/预防

  人体的组织细胞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蛋白质在不断地分解合成,但蛋白质总量却维持动态平衡,称为氮平衡。 摄入氮等于排出氮这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和分解量处于动态平衡。 人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水分在体内的正常分布和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许多物质的转运都与蛋白质有关。处理除治疗原发疾病外,须补充足量蛋白、糖、脂肪、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国内临床医学》 2008年 第2期

6氮负平衡缓解方法

  处理除治疗原发疾病外,须补充足量蛋白、糖、脂肪、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氮负平衡症状描述
2氮负平衡症状起因
3氮负平衡症状诊断/鉴别
4氮负平衡症状检查
5氮负平衡治疗/预防
6氮负平衡缓解方法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