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主要常有家族史;获得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较为常见,康复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血友病(hemophilia)是最常见的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血栓与止血学》 2009年 第5期
患上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的原因与遗传性单一凝血因子缺乏有很大关系,也可能是因其他的病而导致多种凝血因子缺乏而导致。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表现出疹性病毒感染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斑疹伤寒,固紫色阴性杆菌感染,固紫色阳性球菌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华佛氏综合征,恶性疟疾。此外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输血及输液反应,中暑,肾移值后排斥反应,毒蛇咬伤,巨大血管瘤,药物反应及中毒等都有可能引起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国临床研究》 2015年 第2期
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为尿酸合成过度,酶缺陷。继发性则见于血液病、肿瘤、烧伤等体内大量分解核酸的结果。排泄障碍同样可以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多为特发性或遗传性;继发性则多见于肾功能障碍、脱水、甲状腺功能亢进、酸中毒等;另外,混合型多见于嗜酒、高嘌呤、高热量饮食、剧烈运动之后、肥胖等。鉴别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要注意区分血管性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疾病:
1.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自幼即有出血倾向 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性减低 对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功能减弱或不凝集血浆中von willebrand 因子(vWF)缺乏或分子结构异常。
2.维生素K缺乏症:维生素K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时可引起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因子Ⅶ、Ⅸ和X)缺乏这些因子需由维生素K参与在肝合成通过细胞膜释放至细胞外,严重缺乏时常出现自发性出血。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是一组严重的出血性综合征。其特点是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首先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 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之出现消耗性低凝状态并发继发性纤溶亢进,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急性型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来源资料:《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年 第23期
检查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是合成过多或排泄障碍需查尿酸清除率、尿酸酐清除率或尿中尿酸浓度及尿中尿酸酐浓度。尿清除率、尿酸酐清除率之比:5%以下为尿酸排泄障碍,5%~12%为混合型,即既有尿酸生成增多又有尿酸排泄障碍,12%以上为尿酸合成过多。尿中尿酸浓度、尿中尿酸酐浓度之比:0.4%~0.5%为尿酸排泄障碍;0.4%~0.8%为混合型,0.8%以上为尿酸合成过多。也可做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的实验室检查,对相关的可能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分别对应做相关的检查:
1、因子Ⅷ、Ⅸ、Ⅺ、Ⅻ或Fletcher、Fitzerald因子缺乏可做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2、因子Ⅶ、Ⅴ、Ⅹ或凝血酶原缺乏时可做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Stypven蛇毒时间、有关因子活动度测定。
3、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异常、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做纤维蛋白原的定量及分子结构检查有关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多项检查。最后结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来源资料:《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3年 第1期
治疗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可以进行药物治疗,DDAV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的同类物质,有抗利尿及动员体内贮存因子Ⅷ的作用,主要用于轻症血友病甲患者,临床常用0.3~0.5μg/kg加入生理盐水20~30mL内静脉注射,也可用高浓度1μg/kg作滴鼻用,每12小时一次即可。另外,抗纤溶剂能保护已形成的血凝块不溶解,可用于口腔伤口及拔牙时止血,抗纤溶剂往往与补充疗法并用,常用6—氨基己酸4~6g每日4次,日总量20~25g,至拔牙术后72~96小时。也可用对氨甲苯酸(PAM BA)每次100~200mg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推注或滴注。止血环酸。应注意引起血尿,在尿道内形成小血凝块可致尿路阻塞的危险。局部止血深部组织血肿和关节出血应避免活动,卧床休息,将患肢置舒服位置。反复出血者应注意置肢体于功能位置,局部用冰袋或绷带压迫、固定。出血停止局部血肿消失后可适当活动。
预防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要注意饮食均衡,注意补充人体所需物质。劳逸结合,注意控制原发病的发生。适当采用扩充血容量,解除血管痉挛等措施及早疏通阻塞的微循环。
来源资料:《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7年 第1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