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动脉主要有桡动脉、尺动脉和骨间总动脉,以及再分至手部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前臂动脉损伤主要表现为手部血供部分受阻症状,包括尺动脉或桡动脉搏动减弱和消失、手指冷感、皮肤过敏及麻木等。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 第4期
尺动脉或桡动脉搏动减弱和消失的发病原因是:锐性物的刺伤及骨折的刺伤。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瘤的形成绝大多数与颈肋有关(图1),其他的原因包括异常第1肋,锁骨的骨不联合和其他引起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解剖异常。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山东医药》 2012年 第43期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常伴有高血压史。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等。晚期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体格检查可发现肢端皮温降低、狭窄或闭塞段动脉的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采用多普勒超声波和血管造影,可确定患病部位、程度和范围,有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是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症状之一,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原发性大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或Takayasu`s病。东方国家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年女性。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位置较深,邻贴股骨面及膝关节囊后部。沿半腱肌外缘向外斜行,至股骨髁问窝水平居膝后中部,而后垂直向下达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前者经骨间膜上缘进入小腿前区,后者经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至小腿后区。该动脉除发出肌支分布于邻近诸肌外,尚有五条关节支,即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及膝下内、外侧动脉,均参与组成膝关节动脉网。
来源资料:《中原医刊》 2005年 第5期
除局部损伤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手部血供部分受阻症状,包括尺动脉或桡动脉搏动减弱和消失、手指冷感、皮肤过敏及麻木等。如损伤波及掌浅动脉弓,手指可出现雷诺(Raynaud)征,亦可出现小鱼际萎缩征。根据外伤及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因其侧支循环代偿功能较好,除10%~15%掌动脉弓吻合不佳者外,治疗后果大多较好。因此,除非十分必要,一般勿需行动脉造影术。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国内全科医学》 2005年 第11期
1.修复为主:对前臂动脉干断裂,原则上需行修复及功能重建术。从大多数病例来看,仅仅结扎一根动脉干对手部功能影响不大,但遇有掌动脉弓缺损者则有可能影响手部功能,因此非十分必要和万不得已时,仍应争取修复术为妥。
2.尺动脉与桡动脉同时断裂:必须予以修复,否则将严重影响手部功能。尺动脉口径较粗,尤其位于骨间总动脉以上部位,
端-端吻合多无困难,必要时也可选用头静脉移植。
3.对骨折及血管应同时处理:在处理血管损伤时,视伤情缓急不同,酌情在修复血管的同时(或前、后)将骨折断端加以复位及内固定,并修复血管床。
4.注意肌间隔综合征:以挤压为主的致伤机制,前臂软组织多同时受累,以致易出现肌间隔综合征,从而加重伤情,尤以屈侧肌群间隔发生率较高。一旦出现此情况,应及早将肌间隔充分切开减压,否则将丧失手部功能
来源资料:《国内现代医学杂志》 2006年 第22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