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肌肉震颤

肌肉震颤

  • 患病部位:全身,周围神经系统
  • 所属科室:内科,神经内科
  • 细分症状:生理性肌肉震颤、原发性肌肉震颤
  • 相关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水杨酸类中毒、老年人呼吸衰竭
  • 相关检查:CT检查、遗传筛查检查、血液电解质检查、血常规检查
  • 相关药品:吡贝地尔缓释片、注射用硫代硫酸钠、甘露醇注射液
  • 相关症状: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咳嗽、喘息、四肢麻木

1肌肉震颤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肌肉以每秒4次~6次的频率,连续而有节律的收缩与松弛称为肌肉震颤,肌肉震颤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肌肉震颤主要由于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而引起,常见的疾病有脑炎、颅脑损伤、动脉硬化、基底节肿瘤、某些化学物质中毒,如汞、锰的慢性中毒可以出现肌肉震颤的毒作用表现。肌肉震颤可先从一侧上肢的远端开始,然后波及同侧下肢及对侧上肢、唇、舌、下颌及头部最后累及,情绪激动可使震颤加重,睡眠麻醉时完全停止。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国内医药科学》2014年第3期

2肌肉震颤症状起因

  在某些情况下,大多数正常人在两上肢向前平伸时,手部会出现细微的快速肌肉震颤,肌肉震颤的强化可见于焦虑,紧张,疲劳,代谢紊乱(例如,酒精的戒断,甲状腺毒症),或某些药物的应用(例如,咖啡因及其他磷酸二酯酶遏制剂,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种疾病的发生多多少少与环境因素有关,对于肌肉震颤病也是如此,之所以肌肉震颤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其原因就是可能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建议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国内误诊学杂志》2007年第25期

3肌肉震颤症状诊断/鉴别

  在看电视时或者和别人谈话时,肢体突然出现不自主的肌肉震颤,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肌肉震颤,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的特征。有时下肢亦较明显或其它部位的震颤比较突出。部分病人肌肉震颤出现较晚,以强直为主,常被误诊为偏瘫。

  肌肉震颤症状的鉴别诊断:

  (1)震颤部位: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

  (2) 颤频率:帕金森病的震颤频率多为4-8次/秒,一般要比单纯性震颤稍慢些,幅度稍大,而比动作性震颤的频率快,幅度略小。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其它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脑疾患、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疾病。

  (3) 震颤具有波动性:即有时明显,有时则有减轻或消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始动时震颤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人睡后消失。

  (4) 震颤对运动的影响:在震颤较轻时,可以不影响运动功能,或者生活可以自理;随着病情的进展,震颤可以影响部分运动功能。如写字越来越困难甚至不能写字,生活不能自理。

  (5) 震颤伴随的体征:震颤伴肌张力增高,多见于帕金森病,于检查时可发现“齿轮样”强直,在头颈伸屈及肘、腕关节被动活动时容易发现。这种静止性震颤不伴共济失调,腱反射可以没有明显变化,也不伴病理反射和感觉障碍。

来源资料:《国内农村医学》1992年第5期

4肌肉震颤症状检查

  肌肉震颤可能由中枢振荡器而造成的,这可以解释部分肌肉震颤的临床特征,如震颤在快速活动中加重,相对缺乏静止性肌肉震颤。震颤常靠冲动来维持,外周传入干扰冲动变化可影响震颤,这依赖于干扰的大小和震颤周期的时程,其次,外周传入的干扰性冲动也能影响中枢自律性起搏器节律性放电所造成的肌肉震颤。

  肌肉震颤症状检查如下:

  1.CT,MRI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2.肌电图检查:可记录到4~8 Hz的促动肌-拮抗肌同步化连续发放活动,另有约10%患者表现为促动肌-拮抗肌交替收缩,单运动单元分析显示电冲动是集合性或同步化的,震颤发作期间募集相中新募集的运动单元有异常高的瞬间20~50Hz放电频率。

  3.基因分析: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有重要意义。

来源资料:《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第11期

5肌肉震颤治疗/预防

  由于肌肉震颤患者容易患支气管炎或肺炎,在出现咳嗽或发烧时要马上处理,免得严重感染随之而至。肌肉震颤起病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起始于成年人。

  因此,为了减缓肌肉震颤应该做如下治疗:

  1、药物治疗

  ①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40-120mg,分2次服,需要不定期服用,如预期在特定的场合震颤特别严重,可临时口服心得安40-120mg;阿尔马尔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在临床上更常用,常用剂量,10mg每天两次,早晨及下午服用;服药前应行心电图,排除慢心律及传导阻滞等的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

  ②扑痫酮也有效,但特发性震颤患者对此药常很敏感,不可按治疗癫痫用药,应自小剂量50mg/d开始,每2周增加日用量50mg,直至有效或出现副反应;通常有效剂量为100-150mg,3次/d。

  ③偶有患者用阿普唑仑有效,最大剂量3mg/d分次服用。

  2、少数症状严重、以一侧为主和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可行丘脑损毁术,丘脑深部电刺激(DBS)是有效的替代疗法。

  预防肌肉震颤原则为:

  1、体能锻炼:肌肉震颤患者的护理原则应该注意尽量做一些体能锻炼,比如太极拳、广播操。平时搓搓手,转动一下颈部,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2、饮食方面: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对病情恢复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应该少吃。平时生活要规律,避免劳累。

  3、心理治疗:肌肉震颤病人要注意心态平衡,多看书勤动脑,经常出去走动。有的病人思想负担比较重,怕别人笑话自己。此时家属、亲戚朋友要给他安慰鼓励。不要让病人生气紧张,特别是家里有些不好的消息,不要马上告诉他,以免引起病情加重,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康复环境。

  4、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肌肉震颤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晚期病人作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来源资料:《国内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肌肉震颤症状描述
2肌肉震颤症状起因
3肌肉震颤症状诊断/鉴别
4肌肉震颤症状检查
5肌肉震颤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