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低热消疲

低热消疲

  • 患病部位:全身,免疫系统
  • 所属科室:内科,普内科、风湿免疫科
  • 细分症状:生理性低热消疲、病理性低热消疲
  • 相关疾病:骨髓痨性贫血、恶寒发热、阿米巴肝脓肿、小儿热性惊厥
  • 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检查
  • 相关药品:松泰斯、铁皮枫斗颗粒、参芪五味子片、十全大补丸
  • 相关症状:低热、不规则热、意识丧失、焦虑

1低热消疲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低温消疲:体温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它会随24小时昼夜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非恒定不变。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包括口腔温度、腋窝温度和肛门温度三种,其中测量腋窝和口腔温度较为常用。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腋温36.6℃-37.4℃。如果有人腋温在37.4℃-38.3℃波动,就可叫低热。而长期低热往往预示着身体可能发生了某种问题,会使得身体出现消耗性疲惫,需要引起注意,并需要及时去看医生。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国内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年 第4期

2低热消疲症状起因

  中医学中低热消疲的病因:脾胃气虚症状,舌苔花剥,时消时现,精神疲软,面黄少华,纳食呆滞,动则自汗,大便时稀,容易感冒,舌质淡,脉细软。气阴两亏症状,舌花剥如地图状,可呈多处剥脱,长年不消,游走多变,低热神疲,口渴形瘦,大便干燥,入夜盗汗,舌质偏红,脉细。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 第12期

3低热消疲症状诊断/鉴别

  1、感染性低热。这种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占40%左右,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热中,以结核菌感染最多。结核菌感染表现为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间或睡醒后出汗等。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艾滋病、亚急性心内膜炎及病毒等引起的长期低热也较常见。其次是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再次是功能性发热。多见于青年女性和3岁以内的婴幼儿,上午以发热为主,也可能伴随有出汗、手颤、失眠、乏力和不想吃饭等。 中医学认为,外邪侵袭人体,正邪相争可致发热。饮食劳倦,情志郁结,宿食,痰饮,瘀血等久留不去,导致脏腑机能失调,气血津液亏耗,阴阳失调,可致发热;气、血、阴、阳亏虚可致发热。而在本症的病例中,一般内伤多于外感。

  2、功能性低热是由非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低热。其特点为早晨及午前的体温高于午后及晚上,有时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功能性低热的原因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此类低热包括原发性低热(体质性低热)、夏季热以及感染后低热。诊断功能性低热时,必须完全排除器质性疾病,并且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态观察,然后才可确定,切不可未经任何检查即做出盲目诊断。对功能性低热的患儿使用退热剂治疗一般无效。可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采用适当的中药治疗。一般多用滋阴清热类中药,如生地、丹皮、知母、青蒿、鳖甲、地骨皮、沙参、麦冬之类。有些功能性低热的患儿未经特殊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亦自然缓解。

  3、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为特征,并伴有低热、咽痛、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神经精神症状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症状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4、猩红热是由β(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引起扁桃体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来源资料:《湖南中医杂志》 2004年 第4期

4低热消疲症状检查

  如果有人每日口温在37.5℃~38.3℃、腋温在37.4℃~38.3℃之间波动,且持续3周以上不退,即可叫做“长期低热”。而长期低热往往预示着身体可能发生了某种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需要及时做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结核菌素试验、痰液细菌培养、胸部X线片等检查。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年 第3期

5低热消疲治疗/预防

  低热消疲患者需要比平常更多的休息。在生病期间需要补充比平常更好的营养。同时还需认真仔细观察并记录自己体温的变化过程,找出自己体温在一天中的最高点。尽量不要与小孩在一起。以防传染。在长期低热的原因尚未明确之前,患者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参加集体活动。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年 第3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低热消疲症状描述
2低热消疲症状起因
3低热消疲症状诊断/鉴别
4低热消疲症状检查
5低热消疲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